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回应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农业焦点问题: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2018-08-13   来源:农民日报

为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我国对自美进口的部分农产品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反制措施。这些措施对中美两国相关产业影响如何?今后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政策的方向是否将有所调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日前接受,就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农产品焦点问题作了详尽回应。

  中方反制措施理性克制

  据韩俊介绍,目前为止我国公布了两批对自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

  第一批是6月15日中方发布公告对美国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共涉及517项农产品,主要包括大豆、谷物、棉花、肉类、水产品、乳制品、水果、坚果、威士忌酒和烟草等,自7月6日起开始实施征税。

  第二批对美征税清单商品涉及387项农产品,主要包括生皮、植物油、蔬菜、咖啡、可可制品等,涵盖绝大多数第一批未征税的农产品。

  韩俊表示,中方不愿与美方打贸易战,但面对美方所做所为,中方不得不出台必要的反制措施。中方的反制措施是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评估影响后提出的,是理性和克制的。对中方而言,由于进口来源多元、进口市场广泛,对自美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的影响非常有限。今后有关部门将对反制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力争把反制措施对国内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美国农民或将失去中国市场

  “受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影响,美国农业受到冲击是可以预见的。”韩俊说,“尽管美国白宫和农业部宣布将实施最高12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计划,但美国农民将可能失去几十年努力开拓的中国市场。”

  大豆是中美农产品贸易最重要的产品。如无贸易摩擦,2018年度美对我大豆出口量将在3000万吨以上。而自7月6日我对美大豆加征25%关税后,企业已基本不再采购美国大豆。10月起美国大豆将陆续上市,加征关税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美国大豆将面临价格下跌、出口压力增大、出口周期拉长等问题。

  7月19日,美国众议院举行的听证会已反映出美国农业各界人士对失去市场份额的担忧。美国大豆、谷物、乳品、肉类、水产品、水果和坚果等行业组织在华经营多年才获得如今的市场份额。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他竞争对手将占据美国失去的市场份额。

  巴西农业部长马吉日前已表示,巴西有能力将大豆种植面积翻倍。韩俊对此表示,如果中美爆发贸易战,很多国家有意愿、也完全有能力取代美国在华农产品市场份额。如果其他国家成为中国可靠的供应商,美国将很难重新获得市场。这正是美国农业界最担心的。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大豆进口缺口

  反制措施导致的大豆进口缺口,是否会对我国食用油和畜禽养殖产业产生较大影响?韩俊表示,我国完全有能力应对美国大豆进口减少的缺口。

  韩俊说,我国对食用油和蛋白饲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但土地资源有限,很难在保证小麦、水稻等主粮产品基本自给的同时,还能保障大豆等其他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有效供给。目前国内大豆的产需缺口为9000多万吨,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补充。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产量在1亿吨左右,但其国内消费量有限,一半左右依赖出口国际市场。

  2017年我国饲料消耗1.05亿吨蛋白类原料中,豆粕占7230万吨。中国对美采取反制措施,自美大豆进口会大幅度下降。为防止产生联动效应,增加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压力,有关部门进行了周密充分的准备。

  如:积极拓展大豆进口来源;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用量,应用配制新技术降低蛋白类原料需求,并增加其他油籽和粕类进口,弥补豆粕缺口;加大其他食用植物油供给力度;完善大豆扶持政策,提高国产大豆综合生产能力等。

  韩俊表示,美方置双方已达成的共识于不顾,不断升级贸易摩擦,我们坚决反对。事实上,中美两国农业资源禀赋不同,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美双方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农业发展。

  中国将积极稳妥有序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韩俊说,积极扩大农产品进口,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的基本政策。

  中国农业贸易体量巨大,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目前大豆、食糖、棉花等农产品,中国都是全球最大买家。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有效缓解了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保障了国内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

  “今后,该出口的要尽力出口,该进口的要主动进口,这是我们明确的政策导向。”他说。

  韩俊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需要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对外开放是符合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中国将积极、稳妥、有序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