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2018-08-16   来源:闽北日报

截至目前,南平市共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名村2个、传统村落3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名镇1个、名村11个、传统村落121个。这是体现南平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具体成果。

近年来,南平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抓紧做好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古城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工作。

多渠道宣传,增强保护意识。每年的1月1日《城乡规划法》实施日,以及12月4日法制宣传日,市直相关部门都在延城中心文化广场专题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普法宣传工作,分发宣传材料,接受咨询,同时利用宣传栏、网络等各种媒介宣传,引导广大群众了解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意义,增强社会群众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责任感。今年4月17日,市政府门户网站“领导在线访谈”栏目还邀请专家与网民互动,专题宣讲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南平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依法行政,严格规划管理。 “十二五”以来,省政府规划督查员对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开展专项督查,促使各地政府更加重视该项工作,更加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市城乡规划局严格按照《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要求组织进行规划管理。在核发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对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的,均征求同级文化(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遵循必要适应的原则,严格控制商业开发面积,严格依法把关。

做好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近年来,各地已先后组织编写完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邵武市和平镇保护规划(2014-2030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武夷山市五夫镇保护规划(2015-2030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顺昌县元坑镇保护规划(2016-2030年)》,同时完成了城村和下梅村2个国家级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武夷山、建瓯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截至目前,邵武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通过技术审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峡阳镇及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锦屏村等9个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完成。

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科学处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物质建设之间的关系,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为有效挖掘、系统分析、科学运用南平市传统村镇乡土文化资源,市城乡规划局委托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共同进行专题研究,目前已形成了《南平传统村镇集群网络保护与发展对策》《闽北乡土文化景观系统特征》《闽北乡土文化区划与现状格局》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今年3月,按照《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南平市古建筑、古村落保护工作调研的通知》,市城乡规划、住建、文广新、国土资源、民宗等部门,分赴各县(市、区)开展南平市古建筑、古村落保护调研工作,并结合前述研究成果,形成了《南平市古建筑、古村落保护管理意见》,该“保护意见”出台后可为古村落的保护工作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撑。

当前,闽北城市建设已进入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南平市正趁势而上,加强保护政策研究,完善保护监管机制,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南平生态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把科学合理的控制、整治、更新作为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有效途径,坚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的统一,赋予新的功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推动南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