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渔排撬开海域发展的“重生密码”
2018-08-16   来源:福建日报

  “新型渔排在7月份的‘玛莉亚’台风中没受什么影响。如果我用旧渔排的话,不仅大黄鱼要损失100万元,渔排修复也得花上10多万元。”说这话的是蕉城区三都镇白基湾海域的新型塑胶渔排养殖户江辛华。

 去年,江辛华对传统木质渔排进行了升级改造,今年养殖70多万尾的大黄鱼没受到台风影响。江辛华坦言,相较于传统渔排,虽然塑胶材质的新型渔排成本比原先多了2倍,但是考虑到使用年限和台风耗损,反而更加节省成本。

 新型塑胶渔排是蕉城区目前推广的现代渔业项目设施,传统养殖渔排用料为塑料泡沫浮球和木头,一般使用寿命约4年,陈旧老化后易形成大量海漂垃圾,污染海洋环境,新型塑胶渔排使用寿命则在10年以上,到期后塑胶还可回收利用,防抗风浪性能好。

獐子岛渔业宁德鲍鱼销售分公司负责人龙晓光对此深有体会,从2012年使用新型渔排到现在,他的渔排除了外围浮球部分被船刮擦损坏外,其余基本未更换过。龙晓光说:“塑胶渔排踏板比传统木板宽,且不长青苔,防滑性强,雨天作业更安全些。”

辽宁大连富谷集团在白基湾海域设有养殖区,一部分采用传统木质渔排,一部分试点新型塑胶渔排。受7月份的“玛莉亚”台风影响,传统木质渔排几乎“全军覆没”。辽宁大连富谷集团于今年5月投放的200万尾欧美新品种舌齿鲈苗和60万尾河鲀苗难寻踪迹,损失达1000多万元。而试点的新型塑胶渔排安然无恙,3.5万多尾黄条鰤依然在网箱中游动。

不仅是新型塑胶渔排,新型塑胶深水大网箱同样经受住了“考验”。在“三都澳碧海蓝天海洋牧场”,有1口周长165米的特大型深水网箱、8口周长80~90米的大口径方形深水网箱,海洋牧场负责人魏伏增介绍,“玛莉亚”台风过境时最大风力达17级,未对深水大网箱造成破坏。

然而,“玛莉亚”台风过境后,三都澳的后湾养殖区被打散的木框、白色泡沫浮球随处可见,一片狼藉。“150口传统网箱全部打没了,鱼也跑了,损失100多万元。”提及为何不选择新型渔排,陈登文道出了问题的关键,塑胶渔排成本高,还需获得海域使用权证,而且海域限养区有限,这些条件都增加了改造的难度。

宁德市金鼎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颜阔秋坦言,许多养殖户考虑的是短期效益,不愿在渔排上多投入,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新型塑胶渔排耐用性强、安全性高,反而更合算。

三都镇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海域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有、买卖或以其他非法形式转让。近几年,三都澳海域吸引了大批外来养殖户,但大多养殖户无证用海,无序养殖,严重影响海域生态环境和海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海域使用权证是保证海洋合理合法使用的关键,海域限养区划分是为了更好保护海域发展。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