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泉州市蔬菜种植面积38.3万亩,同比增长4.9%;蔬菜总产量45万吨,同比增长5.0%。据福建禾恒蔬菜批发市场反映,上半年市场交易量20.8万吨,比增0.6%;交易额约4.37亿元,比增8.13%;大部分蔬菜价格走低,特别是大品种蔬菜,如大白菜、牛心包菜、白萝卜等,批发价格每市斤均在0.5元以下;蔬菜经销商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经营状态。上半年泉州市水果产量达7.26万吨,同比增长9.2%。但是中等偏下质量水果价格继续走低。特别是永春荔枝价格下跌严重,去年收购价格约为15元/斤,今年地头收购价只有5元。该县龙眼面积17778亩,已投产面积16756亩,今年预计产量15000吨以上;8月下旬进入采收阶段,预测今年龙眼市场低迷(与荔枝市场一样),滞销量预计五分之四以上;往年收购价格约1.00元/斤,今年收购价格预计为0.60~0.80元/斤左右。从整体上看,我市上半年种植业完成产值49.4亿元,增长5.0%,高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但是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出现部分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如今年3月份,泉港区利园农业技术(泉州)有限公司和前黄镇坑内村种植户的西红柿种植面积1000多亩、总产7500吨出现滞销,价格从原来的1.8-2.0元/斤到0.8-1.0元/斤不等;最终大部分西红柿因滞销而烂在地里。4月份晋江市马铃薯种植面积2000亩左右,滞销马铃薯6000吨,主要集中在内坑、磁灶等地。马铃薯价格从去年每斤1.3元,下跌至今年0.6-0.7元,很多种植农户损失严重。石狮祥芝镇赤湖村种植40多亩白萝卜,亩产近万斤,40万斤白萝卜滞销,农户亏损八九万。5月份永春县种植青皮冬瓜和广东黑皮冬瓜2700多亩,产量约5800吨,出现冬瓜市场低迷,收购价格从去年的0.70元/斤下跌至0.30~0.40元/斤,价格也一天不如一天,滞销量三分之二以上。
二、滞销原因
(一)风险评估不足。客观上上半年气候较好,各地蔬菜喜获丰收,市场供应充足。主观上农户在农业生产环节中,无序种植、跟风种植、盲目扩种等状况依旧存在,导致收获时节农产品集中上市,量大价跌,轻则价贱不抵成本,重则直接滞销田间。
(二)营销方式传统。种植户大都存在把握市场信息能力差、缺乏市场营销能力等问题;仍停留在“等米下锅”传统的营销方式,难于抗衡市场变化及规避市场风险;导致种植农户对前期单价期望值过高,导致产品收购不及时。
(三)品种单一集中。目前我市的农产品种植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成熟期间集中上市,特别是水果中的杨梅、龙眼、荔枝等和蔬菜中的叶菜类销售期短,产品质量档次不高,销售价格差,不利开拓市场。
(四)处理环节滞后。我市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仍是以传统的鲜品和干品销售方式,缺乏农产品初加工技术来延长农产品的供应期。农产品经纪人较少,包装运输配套服务跟不上。
三、应对措施
针对我市部分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建议如下:
(一)增强市场风险意识。生产企业要瞄准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增强和外地生产经营及采购商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传递市场信息,互通有无。农业各行业协会要加大市场信息发布力度,引导农民会员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注意农产品销售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把握农产品销售时机。
(二)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农产品种植专业户要调整种植结构,丰富种植品种,延长农产品的供应期,克服农产品生产集中的压力。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大力发展绿色的优质品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三)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相关部门应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初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特别是田头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能力与效率。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强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环节,引进农产品保鲜、加工、包装、贮运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的产地贮藏保鲜设施,支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提升产地市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产销对接力度。通过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对接,通过多种产销对接方式,促进产区和销区、基地和市场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组织举办各种层次的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帮助各地开展各种特色农产品的营销、促销。(市场与经济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