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黑木耳提质增效之路
2018-09-03   作者:巫瑞万 邱慧敏   来源:三明日报

有人说,智能工厂化是当下食用菌的一个发展趋势,而尤溪县却在多年发展中,深感这个趋势像瓶颈一样制约着当地食用菌发展,亟待突破。他们在“两叶两柑两竹一油一稻一菌”九大特色产业中,紧紧抓住食用菌产业列入省级农民创业园和省级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创建备选项目建设内容为契机,依托洋中全国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的技术支撑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黑木耳作为支柱产业,打造“一县一品”特色产品——尤溪黑木耳,加快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闯出了一条发展黑木耳的提质增效之路。

产业基础好:得天独厚的优势

尤溪县是发展食用菌产业大县,基础好。现在食用菌专业毕业、在尤溪县各行各业工作的人才起码不下20人。

2011年11月,尤溪县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校县共建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尤溪食用菌产业园区,园区首先引进全国唯一的“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落户洋中镇。

在洋中、西滨、汤川等地培育祥云、天益、安农、臻野、老金、绿兴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现在,面积1500亩的尤溪食用菌核心园区初步形成,打造了一条以“四区两平台”(即500亩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聚集区、600亩食用菌家庭菇场区、300亩食用菌产品加工区、100亩食用菌科研试验示范孵化区、物联网应用平台和食用菌园管理服务平台)为核心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以绿兴食用菌合作社、遵益食用菌合作社及祥泰食用菌合作社等为纽带,带动农户种植黑木耳。祥云生物工厂化栽培的银耳和尤溪黑木耳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出口国际标准。

市场说了算:首选种植黑木耳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去年,西滨镇双洋村农户大约种了100万袋黑木耳获得了好收成。从双洋村发展食用菌来看,农户收成好,能做到风险可控。尤溪县对全县大面积、普及性推广黑木耳种植充满了信心。

这个信心,最早来自于洋中镇后楼绿兴食用菌合作社的发展历程:这个合作社在2013年6月成立之前,菇农只会种植黑木耳,不会卖。没有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与品牌,种出了好的东西卖不到好价钱,无法做到优质优价。

合作社成员陈礼定说:“去年种了3.6万袋黑木耳,大约纯收入7万多元”。陈礼财去年种的4万多袋食用菌中,光黑木耳就收入了6万多元。他们对这样的收成非常满意。去年,合作社监事长王周旺种植黑木耳虽然少,但也种了2万袋,收入近3万元……

在理事会的带领下,绿兴合作社127个会员,去年种植黑木耳350万袋,每袋利润2-3元,共收入1000多万元。

认准目标:让黑木耳提质增效

种植经验丰富的后楼村菇农,在去年黑木耳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菇形外观品相差,坐等菇贩上门收购,整个生产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只是做了最低端的这一块,农民的种植效益不是太高。

找到症结后,尤溪县今年引进了以黑木耳加工出口为主的福建昌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福建安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配套建设黑木耳的标准化的种植基地,主要解决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标准化水平低、黑木耳销售不畅的问题。

规划先行,不盲目种植。先后举办了5期共600多人的食用菌专场培训,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的办法培训菇农。对企业和农户,从菌棒生产开始,到整个销售全部过程,都出台了

相关的优惠政策。今年县财政

拿出300万元,重点扶持食用菌发展。在这个政策里面,通过农业担保公司,可以贴息,另一个是种植保险,把风险控制住,不让菇农掏一分钱保险费,让菇农吃了“定心丸”。

他们大力推广“黑木耳916”与“黑山”作为主栽品种,并会同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昌利、安丰公司,制定出了黑木耳基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全力提质增效,达到了“安全、安心、安定”的要求。

“原来菇农对种植黑木耳或多或少有点盲目性。现在有了这个提质增效规范化标准后,就可以按照标准去操作了。”菇农陈礼煌高兴地这样说。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