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度镇青垞村:盘活资源摘穷帽
2018-09-10   来源:湄洲日报

位于壶公山麓、木兰溪畔的新度镇青垞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也是市定贫困村和全国扶贫旅游重点村。近年来,村里在多方支持下改善了基础设施,着力建设近郊休闲、健身的旅游示范地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去年夏天,村里通过流转60户村民的15亩土地,将原来2亩多的池塘兴建为国家标准游泳池。此举既解决了村里部分劳动力的就业,提高群众的收入,调动周边经济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村财,让村子脱了贫,进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昨日上午,驱车来到离市区仅4公里的青垞村。进入该村,穿过莆秀高速公路的一个涵洞,映入眼帘的是一处碧蓝的游泳池,水质清澈,由一个国家标准游泳池、两个小池及一个儿童游乐池组成,不远处设有休闲烧烤区。游泳池周边是葱郁的树木,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纪念治水女杰钱四娘的市级文保单位香山宫,周边种植着荔枝、龙眼、枇杷等果林,山脚下大片平坦开阔的农田里种着火龙果、苦瓜等蔬果。东圳水库渠道贯境而过,盘旋在青绿的树林间,伴着鸟鸣的声音,更显得村庄的幽静和安逸。

  村主任王向阳介绍说,过去,村落交通闭塞,环境卫生脏乱差,村民只能靠种田得到微薄的收入,年均收入仅三四千元。村集体经济也很薄弱,2013年被列为贫困村。游泳池所在地原来是一片2亩的池塘,周边是13亩左右的荒地。

  “2016年,青垞村流转土地,引进一家企业办起了度假山庄,建了这个1万多平方米的游泳池,去年夏天正式投用。26名工作人员都是本村人,他们在家门口就有工作。”王向阳说,该项目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10多万元收入,用于村内基础设施改善和困难户慰问。此外,村里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园项目建设,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的腰包也随之慢慢鼓了起来,年均纯收入增加到1.1万元,并于去年下半年顺利摘下了“贫困帽”,也提升了乡村文化底蕴。

  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德云告诉,近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村“两委”及驻村工作组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设立6个党员脱贫攻坚小组,通过贫困户建档立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与村民代表大会、逐户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全村贫困情况。同时,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为村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结合村里自然环境优美、离市区近等条件,盘活资源,规划实施游泳池、马头溪道改造、儿童乐园和陈发治纪念馆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看到,在香山脚下,几位村民正在为一片颜色各异的玫瑰花做养护。“这两年,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增设了路灯、监控,沿途还种植了各种花木,环境优美,我们的收入有了保障,有出工的话每天能收入150元左右。”村民王国强感慨道。这是该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中的玫瑰园项目,共约200亩,其中一期50亩左右。不远处已经建成的凭栏垂钓、趣味烧烤园、农家乐等已陆续对外开放,配套“树下停车、车下有草、车上有树”的环保停车场。

  此前,村里邀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以钱四娘文化为特色,以近郊亲子游为主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培育红色文化和山地休闲运动体验项目,建设田园综合体,构建水利文化体验、农业亲子互动,将青垞村打造成为多元城郊休闲旅游示范地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根据规划,该村秉承“一园四区多点”发展规划理念,“一园”即钱四娘文化园,“四区”旅游综合服务区、农业生态休闲区、红色革命体验区、美丽乡村核心区。目前,正规划打造流樱迎客、临渠栈道、儿童乐园、木屋商业街等,将为该村增收致富添新动力。(湄洲日报 许爱琼)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