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 助力高质量赶超发展
2018-11-14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截至目前,龙岩市新罗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3家,亿元以上企业3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上市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业占全市比重保持在40%左右,预计2018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以上……近年来,新罗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聚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新动能。

抓好产业规划布局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关键在于抓好产业规划布局。”新罗区农业局长李锦光介绍,为此,该区及时成立农业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建立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和工作绩效的考评制度,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

与此同时,该区加大政策扶持,先后出台《新罗区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上市的实施方案》、《新罗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在企业贷款、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该区还充分发挥发改、财政、农业、林业、经信、国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加强部门配合,做好产业融合发展统筹部署,有效保障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体推进。

按产业布局,2017年,新罗区在江山、小池、东肖等镇实施3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蔬菜主产地项目,建成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项目2个、组装式冷藏库示范库8座,总投资达450万余元。截至目前,该区建成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技术中心猪肉专业分中心1家及泰华果蔬保鲜加工技术研究所,校企产学研合作开发的研究生实习基地等7个服务平台。

建立多元长效机制

新罗区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农民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形式入股。通过内聚外引、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

2009年以来,新罗区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补助设施农业,每年投入50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花卉苗木产业,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补助农村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同时,该区整合发改、农业、农综、林业、水利、国土、烟草等部门的涉农资金,按产业发展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有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该区农业已由单纯的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农加“游”及农加“园”放大效应逐渐显现。依托区内各镇资源优势,通过举办赏花、挖笋、摘桃等活动,已形成“月月有主题”的乡村游局面,去年共接待游客213.2万人次。而七彩蓝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自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40万人次,被评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省水乡渔村、省闽台休闲农业交流培训基地。

产业规模加快集聚

“这几年,农产品加工业和以‘畜禽、花生、竹木、果蔬、茶叶’为主的农业五大产业加快集聚,形成规模并各成特色。”李锦光说,近年来,新罗区积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巩固延伸产业经营链,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该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构建了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固延伸产业经营链。目前,全区各类产业化组织达252个,带动农户5.54万户,带动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月均增收800元左右;累计流转土地面积8.62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7.8%;共注册637家家庭农场,其中区级示范场达45家,市级示范场达28 家,省级示范场达10家。

与此同时,该区全面加快农业示范片、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76个设施农业示范片,设施农业面积达8000亩,创建了农业部认证的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500亩,建成年出栏6000万羽的肉鸡养殖基地、5000亩的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基地、6.8万亩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5万亩的高山优质茶基地、5万亩的花生鲜果生产基地、10万头羊养殖基地,并初步形成了森宝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龙州工业园农产品加工专业区、小池培斜竹制品加工集中区、适中七彩蓝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产业化示范园区。

下一步,新罗区将注重项目引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加强对外合作和创业创新引领,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全力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助力新罗高质量赶超发展。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