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顺昌县水南村西坑生态湿地公园项目现场,工人正在刚收储的200多亩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野椿鸦等珍贵树种。“点绿成金,关键在如何‘点’,‘生态银行’建设正是关键一招。”顺昌县林业局局长赖颖生查看着套种情况,语气坚定。
顺昌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250万亩,森林覆盖率79.76%,林木蓄积量1531万立方米,是中国杉木之乡、竹子之乡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县。如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顺昌根据我市“生态银行”试点工作部署,积极谋划,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生态银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而是一个自然资源管理、开发、运营平台。通过对零碎化、分散化的生态资源进行规模化收储、整合、优化,结合发展绿色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运营机制,推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资产化,让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从而打通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通道。
顺昌进行“生态银行”建设优势明显。从2016年开始,顺昌依托县国有林场,通过购买、租赁、托管、合作经营等方式,将农村地区零散化、碎片化的林木资源实行收储整合,并通过科学抚育、集约经营、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对收储的资源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培育资源精品。“通过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我们已经为‘生态银行’建设做好了前期准备。”赖颖生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31775亩,现有林改培21467亩,赎买商品林19056亩。
“整合分散的林业资源是建设‘生态银行’的第一步,林业资源‘分散化输入’后,我们开始考虑‘集中化输出’的问题。”赖颖生说,针对不同片区的林木特点,顺昌县策划生成了西坑生态湿地公园、干山森林康养等7个集中连片的森林资源资产项目包。其中西坑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顺昌县“生态银行”建设的示范项目,占地15700亩。项目通过收储、托管、合作经营等模式对范围内零碎、分散的山林资源进行整合。目前,已完成收储、合作经营面积9369亩。
将项目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营是“生态银行”建设的关键。9月份,顺昌成立国资控股的福建绿昌林业资源运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下设数据信息管理中心、资产评估中心和林木收储中心,为“生态银行”交易流程提供技术支撑。绿昌公司利用北京产权交易所、市“生态银行”专家委员会、海交所等多个平台对接资本市场和专业运营商,对策划生成的林业项目进行开发。“我们正在进行融资渠道创新,准备成立政策性林业抵押担保公司,将流转入绿昌公司的部分林权进行抵押贷款,盘活资产、回笼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形成滚动式发展。”赖颖生对做好“生态银行”建设试点工作充满信心,“借助‘生态银行’这招好棋,点绿成金将真正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