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茶叶成就一方产业;让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四十年来,宁德市茶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一段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今天,茶业不仅是闽东一个面广量大的传统农业产业,也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还是一个可实现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宁德茶业将全面实施市委“一二三”发展战略,引导广大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茶企业与茶品牌并举、茶产地与茶消费共舞,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推进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助力闽东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产业地位更加突出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宁德茶产业的面积、产量、产值、质量、品牌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茶叶主产区前列。2017年,全市茶园面积104.73万亩、茶叶产量10.42万吨、毛茶产值35.44亿元,分别是1977年43.5万亩、0.6974万吨和1926.36万元的2.41倍、14.95倍和183.97倍,全产业链产值达136亿元。全市三分之一人口、70%的农户从事茶叶生产及相关产业,茶区农民茶叶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部分重点茶区甚至接近50%。全市拥有各类茶叶生产经营主体400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5家,占全市总量的37.2%;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示范社43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19家。福安、福鼎、寿宁、周宁、蕉城入选全国重点产茶县,福安、寿宁入选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省第三轮26个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县,宁德市占了8个。产业规模和企业实力明显提升,在全省、全国地位更加突出。
生态理念更加强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宁德市茶叶生产从单纯追求面积和产量,逐步向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宁德市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开展茶叶产品质量认证,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极大提高了茶叶质量安全。
全市借助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县实施契机,建成标准化生态茶园23万亩,福安市是“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市”,福鼎市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白茶、红茶工作组和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茶叶电子商务工作组先后落户宁德市,2015年全市获批“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市通过“三品”认证的茶叶产品100多个,25家企业通过出口茶叶生产企业备案,“三品”产地监控和备案基地面积达30多万亩;所有具有一定规模、品牌和包装标识销售的茶叶市场主体正逐步纳入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管理。绿色、低碳、有机等茶叶质量安全发展理念逐步树立。
外国友人慕名上茶山
产业格局更加合理
改革开放40年来,宁德市主要经历了二次大规模的茶树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化,每一次都带来了大幅度增产增收。
第一次大规模品种优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开采期早、产量高的福云六号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闽东大地开展的脱贫致富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茶叶生产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市场消费导向发生变化,香高味醇的茶产品被广大消费者青睐,促进了第二次品种改造。从2002年开始,特别是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茶叶生产“3331”工程以后,重点推广高香型的绿茶和绿乌兼用品种。到2017年,全市累计推广约34万亩,每年繁育良种茶苗6亿株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由此带动茶农增收和茶类结构的优化。
以“坦洋工夫”为代表的红茶和“福鼎白茶”的比重逐年上升,全市从1977年绿茶∶红茶∶白茶的比重92.74%∶5.74%∶1.52%,调整到2017年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的比重55.15%∶25.38%∶16.60%∶2.87%,其中红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11%和全省的48.79%,白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4.38%和全省的78.97%,绿茶占全省的42.73%。茶叶精深加工取得突破性发展,茶企生产的茶浓缩液、茶粉、茶食品、茶饮料、白茶爽、多酚片、茶宁片和金花白茶、保健茶、茶枕、原叶商务茶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延伸了产业链。
白茶茶艺展演
品牌效应更加彰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闽东各地把实施名茶、品牌战略作为茶业发展的方向,弘扬茶文化,汲取茶艺精髓,挖掘历史遗存,体现现代精神,使闽东的名茶开发不断发扬光大。自1982年全国开展名优茶评比以来,闽东茶叶产品在全省、全国性评比中荣获各类奖项上千个,其中“天山银毫”茉莉花茶获国家质量金奖,多个产品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特别是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公共品牌创建,根据闽东茶叶面广量大,茶类较多,白茶独具特色,工夫红茶历史悠久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以茶类整合打造宁德茶叶公共品牌”的思路,优先整合打造“福鼎白茶”和“坦洋工夫”。十多年来,各级政府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借助各种宣传推介平台和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闽东茶叶品牌宣传推介,取得明显成效。福安、福鼎、蕉城、寿宁分别获得“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红茶之都”和“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称号;“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绿茶”的“国家原产地产品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周宁高山云雾茶”“天山红”“寿宁高山茶”“霞浦元宵茶”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影响力不断提升,三大中国驰名商标茶叶公用品牌连续多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福鼎市筹建“全国福鼎白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福鼎白茶、坦洋工夫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清单。全市拥有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10件,居全省首位,省著名商标58件,市知名商标9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件。品牌效应的提升,成为了茶农增收、产业增效的重要推手。
市场拓展更加广阔
宁德市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和高山茶、茉莉花茶等系列产品在全国茶叶主销区深受欢迎,特别是利用高香型茶树良种创新制作的各类新品,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宁德茶商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庄、茶店和茶叶公司达2万多家,在北京、上海、西安、山东、江苏、山西、重庆等重点销售区创办了10多家大型茶叶专业市场,开设的“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天山绿茶”等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如“御茶园”“绿雪芽”“品品香”“新坦洋”等品牌专卖店、加盟店等遍布全国各地,拥有10万多人的营销队伍。辖区内重点产茶县大都建立了茶叶一条街或初级茶叶交易市场,如福安市城北茶叶市场、福鼎点头茶花交易市场分别拥有商户100多家和500多家,年交易额分别达到6亿元和9亿多元;茶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大部分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茶叶出口市场不断拓展,特别是2005年以来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的快速增长,宁德检验检疫出口的茶叶从2005年的0.936吨提高到2017年的3305.14吨;货值从2005年的1.36万美元(同年全省为4444.2万美元)提高到2017年的8829.18万美元,比重占全省超过50%。逐步从间接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出口形式从以出口原料为主向以出口产品为主转变,出口目的地多达49个国家和地区。各种销售渠道的拓展,为宁德市茶叶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闽东手工制茶技艺
发展业态更加丰富
改革开放之初,闽东茶叶生产主要是种植、加工,然后由国家统收统购。自1984年国家茶叶市场全面放开以来,产业发展业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茶园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加工规模、技艺和设备明显提升,而且茶叶精深加工取得突破,出现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店、茶叶专业市场等茶叶新型经营主体,“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县级茶叶协会、龙头企业+贫困村或贫困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涌现,茶园定制、互联网+茶业、茶旅融合、茶金融、白茶仓储、茶文化体验中心等众多产业发展新业态不断创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茶产业和产业主体实力的不断增强,极大促进了茶文化的深度开发和茶旅的融合发展,从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开展两届“宁德市十佳茶旅文化观光园”评选活动,4家茶企被列为省级现代茶庄园建设试点,福鼎市点头镇列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福安市着手建设社口镇坦洋工夫智慧谷,六妙白茶庄园、新坦洋天湖山茶庄园分别荣获农业部“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四星级和五星级称号,“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基地”暨“品品香利乐书院”正式启动等。这些基地正逐步成为全市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产业链和增收链不断延伸。
科技兴茶更加给力
近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实施科技兴茶战略,通过实施“院市合作协议”和“院市共建十年规划”等科技计划,积极推广茶树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和茶叶加工新工艺等茶业“五新”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宁德市茶叶企业近几年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数十多种,取得数百项国家发明专利和适用新型专利。尤其是福建省2008年设立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以来,宁德先后有8个县(市、区)被列为现代茶业县,累计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4.5亿多元,重点用于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加工设备提升以及茶业产业园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等项目建设,培育了大批标准化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完成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700多家,建成初、精制不落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73条;茶园道路硬化1884公里;推广绿色防控面积约11万亩次,推广茶园机采面积8.7万亩次,推广统防统治面积1.35万亩次以及一批茶园喷灌工程、病虫害测报点、茶园物联网示范点、机采示范片等,培训了大量茶叶生产技术骨干和职业茶农,为宁德茶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作为闽东传统支柱产业,各级各部门都十分关心、关注和支持茶产业发展,重点产茶县还被列为“民生工程”“一号工程”。2001年4月2日,市政府召开“关于闽东茶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第一次提出把扶持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0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茶叶支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茶叶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2007年,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宁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决定》,这在全国尚属首例。2008年,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2013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期间制定了《宁德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宁德市现代山地农业发展规划》《宁德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宁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宁德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产业规划,进一步完善了产业发展的激励、扶持、管理、保障机制,各地党委、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茶叶生产的热情,增强了闽东茶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