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的瓦口洋边上眺望,溪水伴着两岸的绿树缓缓流淌,最终汇入闽江。三三两两的垂钓者聚在溪边聊天打趣,一派和谐景象。然而就在一年多以前,瓦口洋还被称为“巨型化粪池”。
“过去根本不敢站在这里。”延平区委书记何明星说,瓦口洋的水质曾经达到劣V类,黑臭难闻,路过的人无不掩鼻闭口。
瓦口洋位于闽江支流斜溪上游,20世纪90年代,上游建设水库造成大量移民。为解决失地农民生计,当地鼓励生猪养殖业。经过20多年发展,南平市闽江上游地区生猪存栏规模最大时超过400万头。
养殖户把猪的巨量排泄物直排入溪,这些污水最终汇入延平区水源地长万水库,昔日草长莺飞的瓦口洋变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巨型化粪池”。
2017年,南平市打响了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攻坚战”。不到一年时间,全市拆除生猪养殖场1.1万余家,削减生猪401.7万余头,养殖集中区延平区20条劣Ⅴ类小流域全部消除黑臭,母亲河开始回归清澈。
一手抓畜禽污染治理,一手抓农民转产转业,南平市在治理生猪养殖的同时,引导农民“另起炉灶”发展生态农业。这边刚拆掉猪圈,那边很快挖出水塘,搞起小龙虾养殖、食用菌栽培和棚菜种植。
延平区跃龙生态养殖基地的养殖户魏宗芳带着村民养起小龙虾。他说:“拆掉猪圈后,水质变好了,养出的小龙虾个大质优,比市场上的普通小龙虾卖得贵。”
“我牵头成立合作社,吸引104户村民参股,八成以上以前都是养猪户,他们平时是股东,忙时当工人。”延平区曾厝村村民曾禹尧介绍,“这些食用菌大棚投入约2000万元,一亩造价8万元,省里、区里各补贴25%。”
“未来的规划中,瓦口洋将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老百姓可以依靠湿地生态公园择业致富,这条生态发展的路,我们一定会坚持走下去。”何明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