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应是生态村,生态村应有“风水林”。今年植树节又到了,如果各个乡村都种上一片“风水林”,若干年后“风水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不仅乡村风景更美,还有着抵御自然灾害的意义!
有人一听到“风水林”,就以为是封建迷信行为而加以排斥。人类最早就是择木而栖,也许是生活习惯使然,当人类走出丛林,仍不忘森林恩泽,凡是乡村都会植上一片“风水林”,以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可能是人类早期对“风水林”的作用无法解释的缘由,于是就冠以虚幻迷信的说法,有的则是借助于迷信形式保护“风水林”。为此,不可把“风水林”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树木乃至森林具有蓄水、抗旱、防涝等作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仅给人以生存安全需求,还给予自然美的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把乡村周边的森林冠以“风水林”,给予科学的解释,就在情理之中。
种植和保护“风水林”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态意识。古代先民意识到林木植被对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小气候的作用,村镇、住宅选址都注重“藏风”“得水”功用,特别重视对挡风聚气、藏水聚水的环境选择,视“风水林”为村庄的“绿色屏障”。闽北不少乡村如今还保留有种植和保护“风水林”的习俗。民间把“风水林”比喻为村庄的衣服,认为村庄也需要以衣蔽体,才能显得体面,这也浅显地说明“风水林”存在的合理性。其实,“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村庄种植“风水林”,则是这种优良传统和淳朴民风的生动体现。
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森林资源保护得好,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资源就会丰盈,旱涝灾害必然减少。前些年,有些地方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将“风水林”砍伐殆尽,代之以针叶林、经济林。结果遇到暴雨就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冲毁房屋,危及人畜,令人触目惊心。人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大凡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的村庄,大多是因为后山没有森林特别是阔叶林或混交林的庇护,有些则是保持水土、抵御灾害能力相对弱的毛竹林、针叶林。现在有些地方“风水林”消失了,甚至地表大面积裸露、水土流失严重,这意味着生存环境恶化,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江山美如画,处处绿葱葱”“山青水碧,绿树成荫”,被视为风水好的一种象征。用美学家的话说,绿色植物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奇异遐想,莽莽森林会给人们带来心旷神怡的心境,都是一种自然美的享受。这无疑是生态景观的亮点,也是人们憧憬的一种美的景象!但愿八闽大地乡村都有一片可观的“风水林”,有人种,有人管,造福于全省的农民兄弟,也为福建生态省建设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