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粮食稳定发展、绿色发展的总要求,以绿色植保策略为指导,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科学实施应急防控,努力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与防病治虫有机统一。
行动目标
通过采取各种防控措施,确保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重大病虫危害总体损失控制在5%以内,跨区域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关键源头区防治处置实现全覆盖,小麦、水稻等主粮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技术路线
加密病虫监测预警。根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组织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区域站,采取定点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重大病虫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常年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准确掌握、密切跟踪、按时填报重大病虫发生消长动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实时共享。同时,组织粮食主产省份、重点县区全面加强大田普查,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加力推进统防统治。继续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面积,引导、鼓励农企合作,联合开展绿色防控产品、高效低风险农药、现代植保机械等直供直销、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大力实施化学农药替代和农药减量增效等措施,稳步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
全面推进科学用药。推广用量小、防效好的新型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替代用量大、抗性强、防效差的老旧农药品种,推广高效节约型植保机械。加强常用药剂防效和病虫抗药性监测,指导生产者科学选药、轮换用药、按量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加强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培训普及,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促进科学用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狠抓关键措施落实。突出重大病虫、抓住重要时节、落实防控措施。春季以小麦“两病一虫”为防控重点,抓好赤霉病抽穗扬花期药剂预防、条锈病发病中心“打点保面”、穗期蚜虫达标防治等措施。夏季以水稻“两虫两病”为防控重点,稻飞虱迁入区采取“压前控后”措施,严防后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稻瘟病狠抓破口抽穗期和初发阶段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纹枯病狠抓分蘖期和拔节期防控。夏秋季以玉米“两虫一病”为重点,突出抓好放蜂治螟与大喇叭口期用药防治结合,对粘虫和大小斑病重发区集中统一防治,降低危害损失。此外,马铃薯主产区要以预防晚疫病为重点,严把种薯、田管、预防和控制“四个关口”,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
保障措施
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指挥机构组织发动、指挥协调、督查指导作用,努力将病虫防控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及时用好中央财政和地方资金,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防病治虫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强化指导服务。层层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力争做到每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每村有一位防控技术明白人,每乡镇有一名技术员,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强化示范带动。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农企合作等示范基地作用,大力示范推广以生态为单元、作物为主线的农作物病虫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切实减轻病虫危害损失。
强化宣传引导。主动与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联系,大力宣传各地防病治虫夺粮食丰收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增强干部群众对防病治虫保丰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