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测、可调节、可追溯 水产养殖开动“智慧大脑”
2019-03-21   作者:黄如飞 杜正蓝   来源:福建日报

“更上一层楼!”14日,福建省宝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宝琴望着“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厦门综合试验站宝智示范基地”“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海水贝类育种和养殖研发中心”两块新牌匾,乐得合不拢嘴,立刻拍照上传到微信朋友圈。这两个“头衔”,让一直探索智能培育水产品的该公司员工备受鼓舞。

从水产品繁衍、养殖到市场流通,每个环节都关乎水产业的稳健发展。发展智慧渔业,实现水产品养殖加工可观测、可调节、可追溯,不仅能助力企业实现更进一步发展,也守护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对此,漳州的一些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正进行一系列探索。

有“智慧”的养殖

5日,来到位于诏安县金星乡的福建省宝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偌大的厂房被隔成186个45平方米大的圩塘,塘底铺设有咸水管、淡水管、氧气管以及饵料管等管道。这是工厂引入的智能培育系统的一部分。把贝苗放入温水圩塘内,可实时进行调控,从而提升存活率。

“刚开始我们以培育泥蚶、菲律宾蛤仔种苗为主,起步很快。但是,粗放式人工养殖的方法育苗效益较低。”沈宝琴说,为进一步发展,2017年,公司引进高新海水处理设备和温度调控设备实行工厂化生产,批量投放和培育美洲帘蛤幼苗。

目前,厂里已有8000平方米的室内育苗池,5000平方米的饵料培育室,以及5000亩示范养殖滩涂地。

“水产养殖靠水,水质不容忽视。”沈宝琴带着来到水质监测室。看到,在监测大屏幕上,显示有每口圩塘的水质情况、饵料投喂情况、水温水位等。若圩塘内某项指标超出标准,系统则会自动报警,提醒技术人员勘测贝类情况。

“有了这套设备,为技术人员省下许多巡查时间。”沈宝琴说,“接下来,将投入更多、更新的监测设备,无需切换频道就能实时监测。”

在诏安北部湾的另一边,位于诏安金都工业集中区的大北农也引入了智慧渔业。

据了解,大北农旗下有近百家水产养殖服务中心,已在全国落地。“每个线下服务中心,都配备技术服务人员,为养殖户提供检测、诊断、微生态技术输出等服务。”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董事长易敢峰表示,此外,还搭建了线上渔业服务平台——“渔联网”,探索数字化管理实现健康养殖。

“通过‘渔联网’进行直观诊断和远程诊断,可为养殖户提供专业有效的防病对策。”诏安县农信渔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通说,通过“渔联网”,疑难杂症被转至系统中的渔业专家库,实现多端数据共享。专家和技术人员诊断后,再将治疗方法反馈给养殖户。

同在平台发布的,还有养殖户们准备销售的海产品。智慧渔业,不仅方便了养殖户的管理,也缩小了养殖户与收购商间的差价。目前,信渔联已建成“渔数据+渔电商+渔金融”三大核心业务平台,完成线上交易额11.18亿元,商家入驻293家,服务养殖面积50万亩。

可追溯的水产

漳浦县佛昙镇水产养殖面积约4万亩,其中70%以上的虾池套养河鲀,是我省河鲀育苗量最多、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最大的地区。其中,该镇的东坂村是“福建养鲀第一大村”。

日前,来到位于东坂村的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在该公司厂区出货口处看到,每只河鲀的真空包装袋上均喷有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即能明确了解这只河鲀的养殖人员、养殖地、原料鱼鱼源基地备案号以及执行标准等信息。这是智慧渔业带来的成果之一——可追溯性。

智慧渔业通过信息辅助养殖户生产,水产品养殖期间的诊断记录是信息追溯的档案,以此保障质量安全。

“二维码就是河鲀的‘身份证’。每只河鲀的种苗必须经过三代净化,变成无毒种苗,其间的过程也能追溯。”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戴云峰介绍,“暗纹东方鲀被允许在市场流通,我们村花了20年。”

2016年9月,农业部和国家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通知,有条件放开养殖、加工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为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该通知对加工企业考核备案的条件十分严格。

早在2015年,森海公司就制定了严格的养殖生产管理制度,并依托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

通知发布后,该公司新建了暗纹东方鲀养殖加工厂,成立养殖河鲀质量控制小组,制定了严格的养殖河鲀加工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加工生产暗纹东方鲀产品。与此同时,公司提交了“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审核申请。去年1月,森海食品通过中国渔业协会河鲀鱼源基地备案,成为福建省首家通过备案的企业。去年,该公司养殖河鲀11万尾,加工产值约900万元,养殖产值400多万元。

据了解,在诸多备案条件中,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是一项重点考核标准。漳浦佛昙镇河鲀的可追溯性,不仅成为其通过备案的助力,更打开了河鲀的市场。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