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近日,来到武平县象洞镇光彩村,细雨不改光彩溪的清澈。溪畔黄金百香果示范基地育苗正忙,该基地吸纳村民60户243人,大多为本村生猪退养户,去年人均增收超4000元。
2016年以来,武平“拆、转、治、清、管”多措并举,拆除全镇猪舍,帮助生猪退养户转产转业,从根源上解决长期困扰闽粤两省的重大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治水成果,连续三年保持小流域Ⅲ类以上水质。
源头治理除病根
象洞镇南部与广东蕉岭县接壤。象洞溪总长14.5公里,属汀江(韩江)流域松源河水系上游,经蕉岭县多宝水库流向松源河到梅州市。溪水径流短、流量小,自净能力弱。
“生猪养殖业是当地小流域的主要污染源。”象洞镇副镇长练国华说,上世纪90年代,象洞在全县率先发展瘦肉型生猪养殖,当时全镇生猪存栏占全县50%以上,大小猪场星罗棋布,养猪污水大多直排。这让脆弱的小流域生态雪上加霜,各个村庄污水横流。
受此影响,象洞溪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十年前就被环保部挂牌督办,当地干部群众从未停止过治污的探索,但因阻力重重,前几轮整治效果甚微。“河水浓如墨,出门捂鼻走”的场景愈演愈烈。
2016年4月,治理象洞溪列入闽粤两省签署上下游生态补偿协议重点内容。武平抽调260名党员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象洞溪流域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象洞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这场生态环保攻坚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彼时猪价蹿到顶峰,生猪出栏价高达20元一公斤。“当时拆猪圈也心疼,干部天天来做工作,还是咬咬牙拆了。”象洞联方村村民冯东胜先前是养猪大户,其他人还在犹豫时,作为老党员的他毅然响应政府的号召,率先拆除猪舍。
武平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拆猪圈,并出台养殖业退出补偿机制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对象洞溪流域内的猪圈进行拆除,累计拆除猪圈60多万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象洞溪的污染问题。
2016年底,象洞溪水质即达到Ⅲ类水质,比两省协议提前三年实现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大规模拆迁下,没有出现群众矛盾,实现和谐拆迁。
转产转业拒反弹
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当地群众有没有谋生出路,关系治理成果能否巩固。
一破一立,拒绝反弹。生猪养殖复养巡查与打击机制由此建立,确保拆后零新建、零复养。同时,当地政府还积极出台政策,引导生猪退养户转产转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联坊村好成果蔬专业合作社百香果基地,合作社负责人冯东胜说:“去年基地的黄金百香果卖得不错,今年在原有基础上又增种100多亩。”
去年,在政府扶持下,冯东胜流转村里的100亩地,成立合作社,带领19户村民种下百香果。去年投入的70万元已全部收回,今年收入有望更进一步。
针对当地实际,武平出台转产转业扶持政策,建立转产信贷担保基金,通过宣传引导、技术指导、典型带动、点对点服务和资金扶持,引导当地群众从事象洞鸡、福建白兔、水产、蜜蜂、肉鸽等特色养殖,以及百香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产业。
“来,快进来看看!”走进东寨村百亩设施农业项目基地,大棚里处处充满春天的绿意。基地负责人练添连带着参观他们最新引进的台湾百香果种苗,“这些幼苗都是春节前专程从台湾空运引进来的,目前21000株已被当地的种植户订购一空。”她介绍,这批果苗具有抗病性强、成果率高等优势,今年基地加大投入引进百香果苗试种,成功后有望大规模培育种苗。
作为曾经的养猪户,练添连家生猪存栏曾达100多头,年收入20万元。“养猪又脏又臭,如今工作环境好了,过着也更舒心。”她说。
生猪退养户找到致富新路。截至去年,象洞全镇实现转产转业的生猪退养户超过2000户,九成以上成功转产转业。
长效机制护清水
在光彩村,一座花园式的污水处理站临光彩溪而建,生活生产污水源源不断地被过滤分解。“污水处理站建于2017年8月,日均污水处理量近100吨,能够覆盖2500多人。”光彩村污水处理站管理人员陈武新告诉,过去村里600多户房前屋后都养猪,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直排小溪,水质常年又黑又臭。养猪场拆了之后,几乎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污水管道,直连污水处理站。污水通过化粪池等过滤流入15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经湿地植被吸收转化,微生物分解等,达到排放标准,实现生态循环。像这样的污水处理站象洞共有3个,其中最大的一座1000吨级的集中式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可达到一级A的排放最高标准。
从源头治污,垃圾收集清运也是关键一步。光彩村村民谢元娣家门口,放置了干湿两个垃圾桶,每天她都会自觉地将垃圾分类放置。“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家家户户都缴纳了保洁费,保洁员定期收集清理垃圾,村民再也不乱扔乱倒垃圾了,生态环保的理念更深了。”村支书谢文明介绍,村里成立保洁小组对村子分片进行巡查,村容村貌的改观,也推动村风民风的转变。
据了解,这些垃圾最终都被运送至集镇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进行统一处理,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模式。
象洞溪水流域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达到长效治水的目的。“象洞溪生态水流域整治,拆是基础,转是关键,而治、清、管等配套措施是后续重点。”镇党委书记赖永芳说。
为巩固和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从2016年起,象洞镇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修复提升工程,完成主流域象洞溪25公里河道生态清淤工程;建成集景观休闲、河道生态修复、纳污等功能为一体的象洞溪生态湿地公园;投资建设总库容为135万立方米的大礤水库,建成后可有效解决象洞溪4000亩农田及1万人用水问题,提高溪水自净能力。此外,严格执行河道巡查制度,加强溪流日常巡查、保洁、预警,建立“一河一档”,制定“一河一策”。
韩江之源,又见“一江清水送广东”。根据2018年龙岩市环保局相关监测数据显示,象洞流域内象洞迳、曹地溪、光彩溪三条挂号小流域考核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实现连续在Ⅲ类以上水质,创近30年来最好水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