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农业新引擎
2019-04-03   来源:农民日报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度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已成为事关农业根基、社会高度关注的紧要问题。另一方面,“大国小农”仍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一条重要的解决之道。

  早在2017年,原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为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前不久,中办、国办又印发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重点指出要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面向小农户的产销服务。

  政策接连出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也迎来了巨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农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何为农业生产性服务?即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是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让农民省钱、省心、省力气的产业。

  可以说,最早的“麦客”提供的代收割服务,就是一种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雏形。时至今日,农业生产性服务已慢慢扩展延伸到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农资供应服务、生产托管服务、绿色生产技术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等,内涵日渐丰富,形式更为多样。

  “中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决定了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小农户存在的长期性。”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认为,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既是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振兴乡村的大产业。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第三次具有全局意义的农业现代化动能来源,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巨大潜力所在。”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巡视员冀名峰分析指出,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不论是小农户还是新型经营主体都面临一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要靠发展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这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必走之路。

  数据显示,近年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数量超过115万个。2017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中环节开展生产托管的面积达到2.3亿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2.2%,服务农户3600多万户。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全程生产服务,每年每亩实现节本增收485.3元,农户户均增收节支2900多元,充分显现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方面的潜力和作用。

  各地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农业生产性服务有助于解决农户不愿种地、种不好地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种植,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投入成本少了,农药肥料减了,自然效益更高、更有竞争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业内专家预估,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加快推进,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将是未来最有潜力的一个大产业。近年来,相关政策也给予有力扶持,仅2017-2018年,我国直接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财政补助累计已达70亿元。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期,预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万亿元以上。

  各类服务组织百花齐放帮农民做办不了、办不好的事

  有巨大需求的自然催生、有转型升级的顺势而为、亦有提早布局的前瞻预见,近年来,公益性的和经营性的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相继萌发兴起,在不同领域试水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模式。

  2009年夏天,第一个“科技小院”落户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李晓林带领学生,开始手把手、村挨村地为农民传授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精播、小麦水氮后移等新技术,这是公益性服务组织种下的第一粒种子。之后十年,他们与23个省(区)的29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100多个科技小院。师生们在科技小院里生活、学习、工作,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成为农民的朋友和自家人,帮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落地技术。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也纷纷进入农业服务这一“风口”。他们的前身或是农资企业,或是农机合作社,又或是有着“三农”情怀的互联网公司,他们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使农业生产性服务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种玉米还能赚钱吗?吉林省双辽市卧虎镇农民李继光心里没底。令他没想到的是,困扰多年的销售问题,轻松地被中化MAP解决了。去年玉米成熟后,几辆玉米籽粒收获机直接开到他家地头,这边机收完成,那边收购完成,30多万斤玉米,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2分钱,再也不用担心坏天气了。

  这源于中化MAP在产后环节的销售服务。中粮、中储粮、五粮液……经过中化MAP的统一种植管理,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电子商务、订单生产,农民地里的优质粮食都流入了企业的仓库里,流到了国人的餐桌上。为了减轻天气的不良影响,中化还与金融机构合作,采用“保险+期货”的形式,在黑龙江等地试点推广“种植收益险”,减少农民的种植风险。

  与之不同的是,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从2015年开始重点打造“田田圈”农业服务平台,专注于金菠萝、黄金百香果、苹果等作物的深耕细作,深入研究作物的种植痛点,打造高标准示范园区,从种苗、肥水、用药、农机、销售等各环节入手,提供从种到收到售的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农资经销商转型为农业服务商,打造业内遥遥领先的区域综合服务平台。

  中农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从农业大数据入手,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开发出一套精细化种植管理信息化系统。这套系统让“会种地”的人“慧种地”,通过将种植生产过程数据化,更好地辅助生产者对种植决策进行优化、精准投入、提升效率。目前,该系统已在马铃薯、柑橘、西蓝花等多种经济作物上应用,覆盖面积达850多万亩,成为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省钱省力的智能好帮手。

  我们再将视线转向山东高密,咸家工业区唐家村的唐中学,如今要给40亩地的小麦播种,不到半天就能完成,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为他服务的,是高密宏基农机合作社,还有村合作社的有力保障。

  在当地,村合作社、高密宏基农机合作社和农民,形成了三方利益共同体。村合作社将全村土地集中,由宏基农机合作社承包托管,向村集体支付每亩40-50元的费用,不仅村集体有了一定收入,整建制托管、成方连片种植也能有效整合地边地沿,每百亩土地可以提升3%的种植空间。农机合作社从种到收“一条龙”规模化作业每亩能减少200多元的种植成本,还能获取农民服务费和农资供应收益。这样,村合作社采用“保底+分红”的全托管模式,把农民从耕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工资性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老百姓的服务费统一交到区管委会,托管服务通过村级验收合格以后,再把服务费拨付到宏基农机合作社。这样的监督考核机制能保证服务质量,使得托管模式健康发展。截至去年底,咸家工业区24个村共3.2万亩农田实现了大田托管,小而灵活的基层合作社发挥出了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的功能,带动基层小农户走向共赢的现代农业。

  挑战和机遇并存要整合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未来可期,大有可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刚刚过去的2018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农业服务元年。但不容回避的是,与发展机遇并存的还有严峻挑战。

  由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组织规模小、难盈利、服务能力不强、缺乏标准和监管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大踏步发展,还需要整合多方的力量,集中行业的智慧。

  2018年成立的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就是这样一个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将全国农技推广系统、各类农业服务龙头企业聚集在一起,集中智慧解决问题,推动行业合作与创新发展。3月27日-28日,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在京召开2019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聚合了近500名农业服务者代表,共同解析政策走向,洞察行业大势,分享典型经验,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实战能力,促进相互合作。在这次大会上,多位行业管理部门领导和业内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冀名峰在解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时强调,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服务农业农民,重点解决农业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服务问题。在实施农业生产托管补贴项目时,要求各地将补贴集中在当地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和短板环节。要注意发挥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民方面的优势,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实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内容创新,同时要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保障农户利益。

  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也提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解决关键问题,重点关注小农户这一群体,要集中解决小农户办不了、办不好,或者办起来不经济、办起来很麻烦的事,帮农民降低成本,把产品卖出好价钱,也要重点关注产前、产后这两头相对薄弱的环节。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在从传统的经验农业、工业农业向知识农业、融合农业转变,这也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认为,首先要用现代的物质装备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来服务和改造农业,把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农机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农民最欢迎、受益最直接的服务。通过服务带动规模经营,实现标准化的生产,一样可以做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科技推广处处长刘小伟指出,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还面临组织化程度不高、用地难、融资贵、市场有待规范、缺乏政策支持等问题。要围绕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积极促进多元农机服务主体发展;围绕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在农机服务中的有效应用;围绕助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一站式、一条龙配套服务模式,这也是今后要重点推广的模式。

  不难预见的是,中国农业正进入服务驱动时代,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