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职责,强化风险防范。近日,从泉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泉州开展食品生产综合性监督管理成效明显,有效推进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行了“一县一清单”目录管理方式,同时积极探索推动建立小作坊集中区建设工作。
泉州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源头治理,以保障全市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为目标,坚持“突出重点、排除风险、点面结合、巩固提升”的监管思路,突出风险排查整治,强化食品生产监管措施,提升食品生产监管能力,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推进食品生产企业“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化可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做到培训宣传到位、检查督促到位、督查通报到位。充分运用日常监督检查、“双随机”、“飞行检查”和专项整治等手段,对企业追溯系统运用情况,根据工作进度及时进行跟踪,督促企业登录系统进行数据录入、上传。同时,对于拒不建立追溯体系、追溯体系不能有效运行的,适当调高该企业风险分级档次,加大日常检查频次。还将食品生产企业“一品一码”及信息化追溯系统推进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千分制”考评内容,加大考评权重。同时,采取“月跟踪通报”的办法,及时跟踪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督促整改推进落实。
在试行“一县一清单”目录管理方式上,则突出食品生产安全重点风险隐患靶向性分类排查治理力度。以县级为单位组织各地结合辖区实际,重新调整完善本辖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重点问题、重点产品、重点区域以及重点企业四类清单,形成“一县一清单”。以动态清单目录管理的方式,采取针对性、靶向性的分类重点排查整治措施。
同时,编制《泉州市食品生产安全重点风险隐患排查要点指导意见(试行)》。根据历年来上级通报、媒体报道等收集的风险信息以及泉州市食品生产企业抽检、风险排查、专项整治、监督检查、执法投诉等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和分析,把食用油、肉制品、饮料、粮食加工品、调味料、糕点、糖果等25大类80子品种270项重点风险隐患项目作为编制的对象,对每一类产品分明细品种可能存在的重点风险隐患项目(包括原辅材料带入风险、生产过程管控风险以及恶意违法违规风险等)逐一列出,对出现风险隐患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类,同时对于如何发现、排查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监管部门检查和企业自查的方式方法,指导各地及时收集相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及时研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从源头防控和消除食品生产安全隐患,增强敏感性、警觉性。
在组织开展靶向性分类排查整治工作中,则抓好酒类、乳制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供校食品、供特殊人群消费食品等重点产品以及瓶(桶)装饮用水、茶叶、肉制品、糕点、蜜饯等问题产品的监督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做到排查整治一类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提升一类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严防严管严控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隐患的发生,从源头防控和消除食品生产安全隐患。
在创新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综合治理工作上,做到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推动小作坊持证生产加工,积极探索推动建立小作坊集中区建设工作。今后,将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根据泉州市各县(市、区)食品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探索实行食品加工小作坊“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监管”的区域监管新模式,按照“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指导晋江、惠安等地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从源头上狠抓小作坊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