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吉宝家庭农场人员在管理果树。郑文典 摄
南靖县农技人员在研究兰花新品种。 白志强 摄
南靖县和溪镇月星村,上万棵桃金娘沿着枝条攀援向上,枝头噌噌冒花苞。
与先开花后结果的普通水果苗木不同,边开花边结果的桃金娘,早已成为市场新宠。然而,它存活率超低,又让人望而却步。南靖县农技人员和农户通过两年的联手攻关,终于在去年夏天把桃金娘“请到”了地里。消息传出,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与桃金娘一样,如今,许多农业开始寻求有效的科技支撑,农业科技成果逐步得到转化、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这背后,是漳州市各项农业改革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农业科技人员的活力与创造力。
评价机制为田野注入“动力”
“培育新品种不如发一篇SCI论文。”5月5日,漳州农科所副研究员林德锋向坦言,以往,农业科研的评价机制更看重论文,科研人员埋头“攒”论文、“码”期刊十分常见。搞实用成果研究的科研人员晋升职称很难。
“根据职称评定要求,高级职称需要研究‘高级别’论文,可生产一线用得上的又有多少?”作为一线农技人员,林德锋心心念念的是,如何能让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初一公里”与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衔接通畅。
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漳州市乡村振兴“345”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漳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文件陆续出台。其中,《意见》指出,漳州市适当增加农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对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专家、优秀人才、劳模等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在基层从事农技工作25年以上,现仍在编在岗的农业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其职称聘用不占核准的岗位数。
“考核评价‘指挥棒’改革后,农技人员参与一线科研或农技推广工作可折合成考评量参加职称评定,或纳入工资绩效考核,激励更多农技人员走到乡间田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农技推广、社会服务上。”漳州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陈永贵表示,农业科技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这需要大量农技人员扎根基层。因此,漳州市还依托省内农业高等院校,每年招收一批乡镇农技推广紧缺的定向委培生,充实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
各县市区农技推广站也在探索,如何创新管理,加强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我们在每个县市区都建立区域性农业重点产业技术指导站。它的管理以县和行业部门为主,属地乡镇管理为辅,确保农业科技人员‘姓农’,不被其他行政事务干扰。”陈永贵表示,农技推广站从一个乡镇一个站,调整为三个乡镇一个站。例如动物病防治等重点特殊时期,农技站可以攥指成拳,从不同乡镇抽调人员,重点攻关攻坚。
“产研互动”契合实际需求
有了政策支撑,农技人员更加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切实了解生产所需,建立起符合需求导向的技术供给机制,从“由研到产”转向“产研互动”。
云霄江边家庭农场的方达明也曾犯过嘀咕:“产研互动,会不会又是花架子?”
这也难怪,老方靠自己摸索,已把自家农场打理得像模像样:水稻育秧全自动生产线上,空秧盘在传送带上完成覆基、淋水、撒种、盖土等工序后,撒满稻种的育苗秧盘就完成了。随后,一个个秧盘整齐摆放在苗床里,经过两天左右的放置,秧盘里就能吐出白色苗芽。
“这流水线育苗,还有改进空间!”去年春天,云霄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林炳洪下田里转了一圈,摇了摇头,“一次育苗20盘,一盘75克。可以调成一次育苗15盘,一盘100克。种子数量多,机插的效果更好,不会漏行。”
几天后,林炳洪又和其他乡镇的农艺师们碰头,根据云霄县实际,拿出更详细的技术调整方案:流水线插秧,需在浅水层操作。但云霄县地不平坦,若在浅水层插秧,凸出的地块就没有水,风一吹,秧苗就飘走了。若用泥浆田插秧,秧苗夹得住,湿度也能保证。
“机械插秧容易夹伤苗木。林炳洪还琢磨,用小苗木插秧就不易被机械夹伤,苗木一落地,就能存活。”方达明笑称林炳洪是“基层科学家”。林炳洪则摇了摇头:“哪有那么神,只不过农艺师常在田间,琢磨更多实用技术罢了。”
4月27日,芗城区农技人员还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把有机肥施用试验搬到天宝镇仙都村村口。“看,泥炭取材天然,孔径系数很好,对植物根系前期的开根促根效果非常好。”农技师余炳坤认为,通过现场试验,农技师与农户交流更深入,农业科研更有的放矢。
“神经末梢”触发农技推广
在南靖县和溪镇农技推广站站长林志江看来,技术推广只是纽带,根本上是为了以点带面,推动区域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
就说南靖县和溪镇月星村,是名副其实的苗木之村。近年来,国内苗木市场遍地开花,利润越来越低。能赏花吃果的新式水果苗木需求量却日益见涨。2017年10月,苗木种植大户林永灼开始尝试培育水果苗木桃金娘。
引种桃金娘,当地人津津乐道。可不承想,林永灼吃过不少大苦头。去年入冬的一夜寒风,就让大部分桃金娘苗木都打了蔫,存活率只有30%。
“桃金娘喜阳不喜阴,我们还没有摸清它的脾性。”这次经历让林永灼更加清醒,想法和实践还有差距。
“落魄”的林永灼进入了林志江的视线。“何不换个种法?嫩枝扦插选择在春末初秋进行。插穗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剪下枝条,再剪取生长最好的部位,把控好温度湿度。”林志江给出建议。
死马当活马医,林永灼再搏一把。他为桃金娘扦插之后,盖上塑料膜,并调整土质。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桃金娘成活率提高到80%。农业部门对合作社的专项补贴资金也如期到位。林永灼笑称苦尽甘来。2018年6月桃金娘开花的时候,林永灼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在花友的转发之下,十几万苗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去年底,林永灼通过学习培训,成为村级县聘农业科技人员。他决定现身说法,把水果苗木的产业转型技术传给大户,再通过定期培训,传给周边有意向的小农户,并向他们赊借苗木,等有收益后再还本,一层一层传帮带。现在,仅月星村就有20多户小农户种植桃金娘。林志江坦言,如何引产业、谋转型,起初也未必都摸得准,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试错的过程,但只要大方向明确,就不怕。
“今年我们已经有上万棵苗,1棵苗每年可以繁殖成功60棵,到明年就可以实现大量供货了。”林永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