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谷壳和鸡粪混合物为原料发电的环保电厂——福建凯圣生物质热电厂(5月23日无人机拍摄)。电厂每天可处理约1000吨鸡粪废弃物,2018年实现发电量1.63亿度。(新华社 林善传 摄)
毛竹屑制成炭棒、建筑垃圾变身机制砂、鸡粪作燃料用来发电、鸡血深加工后成了蛋白饲料……位于武夷山脉北段的福建省光泽县积极探索循环经济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固体废物的再利用,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
最近,生态环境部会同多部委在全国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光泽以县级代表身份,作为“特例”,参照“无废城市”标准展开县域循环经济的探索。如何使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光泽县,已初见端倪。
光泽县一家公司的工人在炭棒生产车间劳作,这些炭棒是利用毛竹竹屑加工而成(5月23日摄)。(新华社林善传 摄)
见到光泽县绿也炭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书辉时,他正在厂房里跟工人讲解使用毛竹竹屑加工炭棒需要注意的事项。黄书辉坦言,当初选择这一行,完全是被逼无奈:“家里兄弟三人都从事竹制品深加工行业,随着工厂规模扩大,竹制品生产完剩下的边角料日益增多,看着废料无处堆放、无法利用,心里既心疼又着急。”
先用气炭炉将竹屑加工成炭粉,再用模具和胶水将炭粉压制成炭棒……经过多年摸索,黄书辉终于找到了让毛竹屑“变废为宝”的办法。通常,6吨毛竹屑可制成1吨炭棒,去年他们工厂的炭棒产量超过1万吨,产值将近4000万元。
“目前炭棒市场总体供不应求,我们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出口到韩国、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黄书辉高兴地说。
“无废城市”建设不仅意味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在光泽县金岭工业园区内,福建远圣石料公司的三条机制砂生产线正在紧张生产。公司负责人李双龙介绍,他们的生产原料来自矿山开采的尾矿石、房地产开发及工程建设产生的废弃建筑垃圾,自今年3月调试生产以来,工厂每天机制砂的产量稳居在2000立方米以上。
“当前河砂供应紧张,市场上对机制砂的需求不断增加,基本上还没出厂就被客户预订了。”李双龙说,国家为保护河流环境加大了对河道采砂行为的整治力度,建筑业所依赖的天然砂因供不应求而价格大涨,给机制砂带来了商机。
光泽一家公司的工人在加工毛竹板材(5月23日摄)。(新华社林善传 摄)
在光泽,“变废为宝”的远不止毛竹屑和建筑垃圾。光泽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傅龙润说,近年来,光泽依托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个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从肉鸡饲养到鸡粪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无污染、零废弃的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福建凯圣生物质热电厂是一家以谷壳和鸡粪混合物为原料发电的环保电厂。热电厂负责人韩斌说,电厂每天可处理约1000吨来自圣农公司的鸡粪废弃物,去年实现发电量1.63亿度,除小部分自用外,其余大部分并入国家电网,年产值超过一亿元。“鸡粪燃烧后产生的灰渣富含磷、钾元素,还可以卖给周边的有机肥厂。”他说。
在圣农公司发现,不仅鸡粪实现了再利用,鸡毛也被深度研发制成蛋白饲料羽毛粉;鸡血被深加工制成蛋白饲料;鸡肠提取的胰蛋白酶可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洗涤剂制品和动物饲料。
光泽县县长赵大建说,尽管光泽在工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光泽将按照相关要求,力争用两年时间,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尤其是在打造“无废农村、无废农业”,运用科技和市场化手段发挥生态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加快探索,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全国县域“无废城市”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