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成为“省直控蔬菜生产”基地。近两次洪灾,忠山村都有1/3菜地被淹,目前菜农正抓紧恢复生产。
“宁可三日无荤,不可一日无菜”,蔬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上半年市区蔬菜价格普涨,而历经两次暴雨洪灾,近期菜价又普跌。
菜价为何这样“变脸”?从种植基地、批发市场就此进行了一番探寻。
基地菜农:天气变化是主因
“上半年菜价上涨,天气变化是主要因素。”这是基地菜农的普遍共识。
市区周边有几个蔬菜专业村。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福源村菜农主种瓜类蔬菜;莘口镇沙洋村、楼源村主种叶类蔬菜;梅列区陈大镇大源村、翁墩村和洋溪镇则种植多种类别的蔬菜。
“去年底天气怪怪的,忽冷忽热使得蔬菜长势缓慢,产量低,品相不好,卖不上好价格。八角瓜每公斤收购价1.2元左右,苦瓜仅1.4元左右……村里部分菜农放弃种菜,外出打工。”忠山村菜农庄玉华这样说。
大源村菜农廖上祥也有同感。他有菜地近4亩,因种菜不划算,只好把3亩地租给别人种芋子,自己常年做蔬菜销售。
沙阳村叶长新父子俩是种菜能手,20亩叶菜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春节前后天气变化无常,菜地损失很大。而周边地区的菜价都较低,他只好放弃种菜,跑去做蔬菜销售。现在,沙阳村不少菜农改行卖菜。
邱明是永安贡川镇菜农,去年底种植11亩莴苣,收购价每公斤不到1.2元,“还不如山东的白菜价”。今年初,他把菜地全部改种玉米和毛豆。
“5·16”、“6·10”暴雨洪灾,使得我市蔬菜种植基地遭受严重损失。
忠山村委干部庄恢兴说,全村2400多亩菜地,这两次都有800多亩菜被洪水泡过,其中“6·10”洪灾将近400亩菜被洪水泡过的深度近1米,全部绝收。
福源村村主任林福参说,上半年蔬菜收购价不错,各品种价格每公斤普涨1.6元左右,高的时候涨到2.4元,而这两次洪水过后,菜农种的菜收购价明显不行,品相不好的有时几天都无人问津,个别菜农的蔬菜出现滞销现象。
销售商(批发市场):多种因素影响
我市各县(市)蔬菜供应主要靠当地菜农提供,少量靠外地调运,而三明市区蔬菜供应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三明市名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原三元东霞蔬菜批发市场);二是马路市场,主要是市区周边菜农自种的菜,少量是从名成市场批发来的。
6月13日,到名成批发市场,向部分销售商了解情况。
跑蔬菜销售10多年的沈前祥认为,今年本地农民种植蔬菜面积减少很多,尤其是叶类菜,外地调不来,主要靠本地菜农提供,因而大幅涨价。比如上半年每公斤菜价:空心菜卖到12元、上海青卖到16元、菜心卖到10.8元……
本地菜从基地收购,再到三明名成批发市场,当中的差价并不高,每公斤总体涨价0.8元~1.6.元左右。真正涨价的是零售环节,损耗、人工、店租、水电等成本增加,零售商只好大幅提高蔬菜价格。
李新洲开店批发瓜类菜。他说,店里的菜一半是市区菜贩子买走,另一半是沙县、尤溪、大田和南平等地的菜贩子批走,这就使市区瓜类菜供应量大量减少,导致涨价。
名成批发市场每天有大量外地菜进入。由于物流成本上涨,利润减少,影响了菜车货主进货积极性。一位张姓货主诉苦,他从山东拉一车大白菜到三明,前年可以赚600元左右。今年上半年,拉一车菜勉强赚400元。如果利润再减少,他可能改行。
暴雨洪灾后,市区加大外地蔬菜调货量,平抑菜价。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本地菜农到市场交易,多向市区供应蔬菜,平抑市区叶类菜价格,名成批发市场投资300多万元,在专业市场边上又专门建设了“农民菜市场”,受到本地菜农的称赞和好评。
“5·16”、“6·10”暴雨洪灾后,市区周边的本地菜产量减少,为何菜价总体不涨反降了呢?
名成批发市场的批发商郑志平分析说,洪灾过后,菜农为了减少损失,只好把被水泡过后的蔬菜全部采摘上市,这些菜品相比较差,自然卖不了好价钱。“6·10”后到周边基地收菜,每公斤茄子收2元、苦瓜收2.4元、葫芦3.2元,运到批发市场,差价都只有1.2元左右,比上半年降了好多。
蔬菜货运商李平文则认为:从我省来看,今年真正受暴雨洪灾的地方不多,三明相对损失更大。三明发生水灾后,货运商都想方设法往三明调运各类蔬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自然下降。
吴水妹一直在“农民菜市场”从事本地菜批发。她说,三明市区除了中、大型超市外,市民消费的蔬菜一大半是周边菜农种植的。本地菜农自种的菜少量进入“农民菜市场”批发,大部分是直接运到梅列崇桂新村街市、牡丹新村早市和三元芙蓉新村街市、白沙新村、列西市场等地点直接销售,对平抑市区菜价起到了一定作用。
市直有关部门:全力保障蔬菜供应
今年以来菜价是如何变动的?
市直有关部门根据2个超市和3个集贸市场的数据分析看,市区蔬菜价格总体以涨为主,涨幅不一。
据国家统计局三明调查队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类价格指数涨幅同比为8.2%,其中鲜菜上涨40.9%;4月份食品类价格指数涨幅为8.8%,其中鲜菜上涨26%;5月份,逐步开始回落。
5月底,根据超市定点监测均价,18个蔬菜品种同比14涨4跌,平均涨幅为31.5%,部分品种价格出现成倍上涨。
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受天气影响严重。今年3、4月份我市降雨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且气温低于去年同期。持续的多雨、寡照天气使得大面积在田蔬菜受灾严重,蔬菜产量下降价格上涨。部分瓜类菜靠本省外地、外省调运,由于运费骤增,致使瓜类菜供应量减少。
——受季节影响明显。每年蔬菜分春、秋两个淡季。由于受自然条件、品种现状、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蔬菜市场供应春季出现短缺。
——受人力成本推动。蔬菜采摘、转运、分售需耗费大量人力,而人工工资逐年刚性上涨。据监测数据,去年我省主要劳动力市场普通员工平均收入为3925.42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49.14元,位居全国第六。我省是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省份,劳动力就业人口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推动劳动力成本继续增长,同时拉动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人工费增加。
“6·10”暴雨洪灾过后,三明本地蔬菜尤其是叶类蔬菜上市量明显减少。市直有关部门全力做好蔬菜供应保障。灾后市区加大外地蔬菜调货量,从上周六开始天气以晴好为主,本地蔬菜产量有所回升,蔬菜价格保持平稳运行。
据6月19日价格监测,与6月5日比,18个品种蔬菜2家超市均价呈现11跌6涨1平走势,平均下降5.9%,消费量较大的品种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比如,每500克大白菜1.13元,油菜3.08元,上海青2.78元,西红柿3.47元,圆白菜1.68元,分别下跌36.9%、14%、15.5%、11.7%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