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了解到,为了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教育部于2018年底出台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13所高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
据了解,《行动计划》旨在推动高校加快构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计划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使高校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技术供给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高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高校围绕乡村振兴持续创新,通过“专家大院”“科技小院”“科技大篷车”“百名教授兴百村”等多种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做法,将高校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产业新动能。据不完全统计,39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设了各类实验站300余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00余个,各类农业推广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近1400个,服务涉农企业1700余家,示范推广新成果1万余项,新增产值近6000亿元。
今后一段时间,教育部将重点推进《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统筹资源配置,加大政策支持,引导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相关学科投入;落实立德树人,强化实践教育,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大需求,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农业的“双一流建设”;决胜脱贫攻坚,做好统筹衔接,统筹多方力量,助力贫困地区打造新产业、发展新业态,展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