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到来,福建福州供电公司坚持排堵结合,依托视频监控等在线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电缆隧道内的情况,并组织人员加强巡检,防范雨水倒灌等险情,保障电缆运行安全。
福州供电公司巡检人员在隧道内开展防汛检查。陈德钧摄
6月12日一早,福建福州供电公司输电电缆一班三名运维人员来到温泉公园内的220千伏公园变电站。工作负责人周凌志打开通往220千伏输电电缆隧道的大门,按下排风系统开关,又顺势检查了入口处的防汛沙袋。15分钟后,门内墙上悬挂的隧道气体实时监测仪显示各项指标安全。三人随即挎着工具包和急救箱,从入口顺着螺旋状的扶梯下行至地下11米,开始了又一次的巡线。
2010年起,为服务城市发展、解决台风期间树线矛盾和倒杆断线等问题,福州供电公司实施电力线路缆化入地。当天周凌志和同事巡查的这段位于公园隧道内的220千伏电缆于2017年1月投运。福州内河密布,220千伏公园变电站距晋安河不到20米,这条隧道建设时从河床下穿过,距河床仅2米。
三人抵达隧道入口,由上至下的温热空气在此与低于地表5摄氏度的冷气交汇,在金属扶手上形成了一层凝露。但进入隧道内,四周不仅无凝露出现,电缆外铠的防火涂层上甚至有一层薄薄的灰尘。
“这都是电渗透的功劳,干燥的空气说明它运转正常。”走在最前面的周凌志指着沿途墙上每隔1.2米便有一处的黑色埋线痕迹说,“在福州,有些区域地下1米便会渗水,这条隧道在河床下,水汽自然更重。为了防止水汽渗透隧道墙壁和各类电子元件中,我们在隧道内壁埋了正电极,它将水汽推送到负电极所在的蓄水池内,保持隧道内干燥。”
空气中的看不见的水汽有电渗透治理,而较大水流则被贯穿隧道两侧、直径20余厘米的排水沟送到同一蓄水池内。池内安置的浮球随水位抬升至一定高度时,会触发双排水泵启动,将水排至市政管网。
“排水泵是关键,汛期巡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检查排水泵。”周凌志快步走到隧道的第一座水泵箱前,将开关由自动扭转至手动档位,按下开关,随着绿灯亮起,一阵电机轰鸣声从3米外的蓄水池边响起。守在池旁的陈蕴猫着腰查看逐渐下降的水位:“双水泵排水正常,联动浮球正常。”
福州供电公司防汛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电缆需要面对的汛期险情较以往不同,要格外警惕电缆管廊在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下可能出现的雨水倒灌、积水严重等现象,以及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出积水或出现故障。
福州供电公司隧道防汛工作坚持“以排为主、以堵为辅”。如果说电渗透与双泵抽水是“排”,那么在地面出入口增设沙袋和在隧道管节衔接处安装阻水带就是“堵”。
检查完排水系统,三个人继续前行。每走两米,他们就会停下来分头查看左右两侧粘在管节缝隙处的黑色阻水带。队尾的徐尤嘉一路盯着外挂在隧道两侧的一条细细的白色线路:“这是防沉降监测线。隧道由很多节管节组成,福州土质松软,汛期土质会更加湿软,河道水位会因为强降雨抬升,隧道的压力相应增大,可能导致管节错位,衔接处出现缝隙并漏水。一旦出现位移,与防沉降监测线连接的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周凌志坦言,架空线入地后,不像以往那样要面对山体滑坡、漂浮物搭挂等风险,但他们的工作压力依然很大,因为在隧道内巡线的次数和检查的项目都增加了。当天1000米的巡线,三个人用了1小时18分钟才完成,共巡查了水泵3组、灭火器25个、超细干粉灭火器8个、有害气体监测末端装置10个、护层环流在线监测装置2个,以及近200对阻水带。
目前,福州地区有地下电缆隧道26.78千米、高压线缆180条。除220千伏榕南Ⅰ、Ⅱ线与110千伏北五线两条线路,福州市区高压线路均已完成缆化,低压缆化率也达到91.7%。汛期,福州供电公司依托视频监控、工井水位监控等在线监测装置,安排人员每天监测隧道内部情况,并增加巡检频次,将人工巡线周期由一个季度一次改为一月一次。此外,该公司还针对在运电缆设置了应对火灾、交通事故、现场坍塌等情况的11项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