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让污水零排放
畜禽养殖废弃物并非垃圾,而是错位的资源。通过变废为宝,它们便能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我市以南安、永春等畜牧大县和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在前几年实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去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约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近99%,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绿色兴农之路。 □许雅玲 实习生郑怡君
模式推广 规模养猪场基本达标或零排放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正在全面实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对养殖场进行达标排放模式提升,推广“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粪尿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我们将致力于实现所有养殖场废弃物‘零排放’,而不仅仅是‘达标排放’,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这是农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绿色兴农的主要内涵之一。”
当前,我市严格生猪养殖总量控制,严禁在禁养区新建各类畜禽养殖场(户)。同时,指导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截至2019年5月,全市保留的206家存栏2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完成达标改造,规模养猪场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存栏250头以下生猪养殖户1212家也完成相应改造。
此外,在采用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等传统治理模式基础上,我市因地因场制宜精准推广“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天然有机酸降污除臭技术”“畜禽—沼—果(林、茶、草、菜)沼液肥料化利用”等零排放生态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畜禽养殖粪污就地消纳或异地利用,努力促进畜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开展安溪县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支持引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积造和施用有机肥,集成推广应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
技术升级 粪污降解形成有机肥
走进永春县东平镇店上村六斗生态养殖场,永春县畜牧站站长李春景向介绍了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处理猪场粪污综合技术的工作流程:猪舍粪污通过密封管道排入集污池,通过喷淋装置,将粪污均匀喷洒在异位发酵床垫料表面上,利用自动翻抛机翻耙,使粪污和垫料充分混合,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充分发酵,将粪污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形成有机肥。
同时,养殖场还采用了免清洗模式,推行自动机械干清粪替代人工干清粪或水冲粪,节水型碗式饮水器替代鸭嘴式饮水器等减量化处置措施,节约用水、从源头减少污水量,减轻后续处理压力和人工成本。“改良使用漏缝地板之后,猪舍粪污经漏缝地板排出,通过自动刮粪机和封闭管道排入集污池,有效改善了猪舍环境,减少疾病发生,逐渐转变为生态养殖方式。”该养殖场场长郑成兴说道。
了解到,一段时间来,永春县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2018年永春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1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67%,基本实现了养殖场(户)养殖废弃物“零排放资源化”利用,达到“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粪尿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