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淡水所开展保护中国鲎公众宣传及增殖放流
2019-08-09   作者:连晨阳   来源: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8月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也是“海峡两岸鲎保育日”。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与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省海洋生态文明促进会、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泉州市湿地学会等多家单位和机构在泉州丰泽滨海公园共同开展“与您守鲎、为爱同行”七夕保护中国鲎公众宣传和科学放流活动,副所长郭秀妹带领中国鲎研究项目组成员等五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省淡水所中国鲎研究项目组将项目实施中培育出来的幼鲎,全部无偿捐赠用于增殖放流,并向参加活动的社会公众介绍中国鲎的基本情况、俗语故事、濒危原因、放流知识等,呼吁大家提高意识,关注并保护中国鲎,自觉拒售拒食中国鲎。活动现场骄阳似火,但人们热情不减,互动频繁,共有百余人参加了宣传及放流活动。

鲎从4亿多年前出现,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有“生物活化石”之称。中国鲎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是肉食性动物,主要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生殖周期较长,需要10年以上才能成年。繁殖时,雄鲎钩住雌鲎腹甲后侧缘,由雌鲎驮着,蹒跚而行,因而享有“海底鸳鸯”美称。近年来,因为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中国鲎自然繁殖受到干扰,极大影响了种群资源,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为保护中国鲎资源,省淡水所从2012年开始中国鲎人工育苗试验,连续八年均取得了成功,先后承担了省科技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等下达的中国鲎研究科研项目4项,共培育出二龄幼鲎近200万只,全部用于福州、平潭、泉州等地海区增殖放流,为我省中国鲎种质资源保护贡献了应有之力。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