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岩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市委关于 “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的部署,出台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303.6亿元,同比增长10.6%;“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鲜”产值34.34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28亿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1元,增长9.0%。
一、抓融合,一二三产业一个都不能少
一是舞动项目龙头。10个农业增长点项目实现产值17.29亿元,新增产值2.98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9.7%。49个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46亿元,完成年度任务数的81.84%。拨付省级补助资金631.83万元,建成大棚面积2777.93亩,动工在建面积1234亩。新批农业利用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572.8万美元。
二是突破加工瓶颈。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近3年共补助3550万元。全市规模企业322家,亿元以上企业132家。上半年,新开工企业12家,新竣工企业3家,完成投资2.93亿元,占计划投资的61.7%。
三是挖掘休闲亮点。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中国美丽田园”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乡镇7个、示范点23个,省最美休闲乡村8个,省级“水乡渔村”20家,推荐精品旅游线路27条。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77个,带动就业1.59万人,上半年共接待人次471.162万人,营业收入16.12亿。
四是探索数字新篇。下发《龙岩市数字农业实施方案》,建成26个市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全市推进,有4个省级示范县建设完成891个益农信息站开展便民服务。加快推广12316“三农”热线服务,共接受咨询服务3542人次,科技下乡2908人次。组织地方特色农产品入驻国内外大型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建立网上超市或网店,从事农产品电商人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加。
二、抓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一直在路上。近年来生猪出栏数稳定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年出栏460万头任务数内,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全市出栏435.29万头。2017年以来,全市共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13004户(其中反弹复养1344户),削减生猪159.47万头,对全市保留的2947户生猪养殖场全面完成改造并移交环保纳入日常监管。全市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厂21个,养殖场(户)自行处理486户,2017年以来,全市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28.58万头。
二是保护活水源头常态化。2018年各种农用化肥总施用量107376吨,比减5.21%,农药使用量比减4.57%。绿色防控核心示范面积达4万亩,推广应用面积551.66万亩次;完成水稻、蔬菜、水果等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超过384.37万亩次。建立农膜100%回收利用示范片46个,示范面积8.77万亩,带动面积33.29万亩,废弃农膜回收率达76.2%。上半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7次,投放各类苗种合85.89万尾。
三是用好环境保护监测这一双双千里眼。建立600个主要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点,持续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和预警。建立34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形成了覆盖7个县(市、区)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不定期开展渔业环境常规和趋势性监测工作。
三、抓品牌,切实转变“酒香不怕巷子深”观念
一是按标生产为创建品牌扎稳马步。认真做好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宣传推广、使用指导和转化落地工作,完成创建水果、茶叶、蔬菜三种类型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4个,面积4307亩;建设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9个(果树35个、茶叶27个、蔬菜43个、食用菌4个、畜禽400个),建设水产标准养殖基地9000亩。
二是提高监管水平为品牌保驾护航。创建1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1个、6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新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3个,培育国际标准农产品示范基地4个。共有2284家企业纳入追溯平台管理,1488家农资企业纳入平台监管,完成230家生产主体食用水产品“一品一码”建设。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农残、兽残快检29662个,合格率为98.3%,“瘦肉精”检测12890个,合格率为100%。省级抽检样品合格率99%,市级快检合格率98.3%。
三是创建品牌带动农产品卖得远卖得响。 “龙岩斜背茶”“河田鸡”获农业部地理保护标志登记,创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1.5万亩,获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1个,品牌农产品2个。全市“三品一标”产品有效认证数达329个,地理标志产品14个。现有中国驰名商标9家、中国名牌农产品1家。上半年,新获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数2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30个。2019年,“红古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打造,“红古田”厅品牌展销窗口加快建设,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