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风能产业越“刮”越大
2019-09-16   作者:王凤山 林霞   来源:福建日报

本月初,保时捷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全球发布会在平潭长江澳风力田举行,标志着平潭在打造新能源汽车应用岛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麦克·施德纳说,选择来岚举办新车发布会,是看中了这里丰厚的风能资源。

近年来,实验区抓住风能资源优势禀赋,精准定位,使风能产业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刮”来明亮前景。

“风能产业是平潭优先发展产业之一。实验区按照风力发电、风电制造、风电服务、融合发展四大板块打造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走进平潭青峰风电场,一眼可见正在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犹如白色风车分布于山峦。这是平潭青峰风电场(一期)项目,共安装24台单机容量2兆瓦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于2013年初投产发电。

据统计,平潭多年平均风速在8.4米/秒以上,平潭年有效风速4.5~25米/秒,这意味着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最高可达7000多小时。

凭借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紧跟国家新能源开发步伐,平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成长江澳风电一期、二期以及平潭青峰风电场(一期)等3处陆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5.4万千瓦。项目实现年产值2.45亿元、税收0.67亿元。

除陆上风电场外,平潭还布局海上风电。长江澳海上风电项目和大练海上风电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前者拟安装37台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5兆瓦;后者拟安装75台海上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00兆瓦。两大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平潭海上风力发电的空白。

据了解,目前,平潭风能产业项目已落地11个,涵盖海上风电开发、风电设备制造、风电服务业等。实验区已初步形成以海上风电开发项目为龙头,拓展风力发电上下游产业,完善风能产业配套的风能产业链体系。

做好“风”文章

近年来,平潭风能产业加快产业布局的步伐,为企业与市场带来新的选择与机遇。

中闽(平潭)风电有限公司在投资建设了平潭青峰风电场(一期)后,继续以合资形式参与平潭青峰风电场(二期)的建设。“一期自投产以来每年上网电量超过1.5亿千瓦时,二期建成后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达2.46亿千瓦时。”公司总经理许友华说,去年,公司还入驻平潭商务营运中心智能产业大厦,成为首批入驻的企业之一。

得益于平潭持续释放一系列政策红利,企业成本也在逐年下降。实验区先后出台《鼓励扶持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快风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给予入驻企业财税优惠、创新奖励、扶持上市、用地保障、人才支持等方面的扶持。

今年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政策效应持续叠加。国家税务总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增值税税率降低后,平潭青峰风电场(一期)全年预计将减少缴纳增值税200多万元。”

如今,平潭风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逐步成形,在风电制造业方面也有新突破。

了解到,以中船黄埔正力、永强岩土等为代表的风电运维企业将瞄准东南沿海海上风电运维市场,致力于将平潭打造为区域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平潭还在推进通尼斯、帕卓风力发电水冷系统基地等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形成风机研发制造、零配件生产基地。

此外,平潭的风还“刮”来不少海上运动。国际风筝冲浪节、国际帆船赛、全国风筝精英赛等众多与“风”相关的大型赛事落户平潭,成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大助力。

未来发展空间大

根据平潭对风能产业的规划,该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至“十三五”末,平潭风能产业将实现总装机容量65万千瓦,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年税收3亿元以上。

平潭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形成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风能产业服务中心。目前,平潭已规划的4个海上风电场均已处于项目前期阶段。

“在推进风电项目之余,平潭将进一步发展风电制造,引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项目,同时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实验区各项优惠政策和比较优势,有选择性地发展风电配件制造,融入区域产业链构建,走区域配套发展路线。”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发改处高级主管郭子圣说。

今年3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华能福建分公司与实验区管委会签订框架协议,将落地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并适时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

郭子圣介绍,平潭下一步将吸引风力发电研发、设计、试验、运维、人才培训等风电服务型企业入驻,还将进一步引进工程研究中心、区域运维中心、风电研发中心等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服务中心、总部经济集聚中心,推动设立风能协会等。

此外,拥有“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叠加优势,平潭积极推广风运动产业、融合风元素观光旅游,探索走出一条风电旅游开发融合发展之路,通过风电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