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森林覆盖率79.9%,森林蓄积量156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实现“双增长”;
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45.22亿元,荣获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示范基地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和荣誉,让原顺昌县政协副主席、县林委主任郭启廉感慨万千。
顺昌县地处我国杉木中心产区的核心地带,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福建省重点林业县。境内高阳溪两岸盛产的杉木,量多质好,“砍不尽的高阳杉”民谚流传甚广。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为开发建设林区,支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国家将“东北林业模式”放在顺昌县的建西进行试点。经国务院批准,于1964年成立了建西林业县,进一步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营林、森工、林业科研等经营管理机构,到建西支援林区建设的省内外技术人员、工人、铁道兵等达7000多人。
1968年,郭启廉大学毕业分配到顺昌参加工作,在建西林业机修厂担任森林小火车配件维修工人。当时,这条森林铁路是我国南方唯一的、路线最长的森林铁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顺昌林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森林工业由建国初单一原木生产,发展为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综合利用、森工机械等26个企业单位,职工8000多人,形成了集采伐、营林、购销、运输、加工及林产化工于一体的林业综合体。林业成了顺昌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全县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导演的反映南方林区生活的电影《青山恋》,当年就在建西林区取景拍摄。
但辉煌成绩的背后,是连续多年的过量采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林面积所剩无几。大量原始林包括胸径超过1米以上的木材被砍伐一空。
1976年,郭启廉调到营林科工作,也就是在那时起,顺昌林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由重砍轻育到采育结合转变。以营林为基础,开展“消灭荒山”的大造林活动,推广以人工造林更新与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的做法,加快造林工作。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在全县的9个伐木场,6个木材采购站,创办木材加工厂,加工木材边角料和采伐山场剩余物,发展柑桔、油茶、桃子等经济作物种植等。
至上世纪80年代末,顺昌林业在林业科技推广、苗圃等方面获得全国先进单位荣誉,在全国率先推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化学除草等先进做法,还获得了全国科协和林业部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科技推广应用三等奖。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木材市场全面放开、资源总量锐减和结构品种单一,森工企业入不敷出、举步维艰。全县林政管理滞后,导致乱砍滥伐、无证经营和运输木材现象严重,沉重的历史包袱压得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几乎喘不过气来,顺昌林业陷入低谷,林业改革迫在眉睫。
2003年,顺昌县出台了《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暨林权换(发)证工作实施意见》,全县林改工作全面开展。
2004年郭启廉正式退休,但他仍时时关注顺昌林业的发展。之后,顺昌县按照“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定位,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产业、维护稳定”的林业工作总体思路,积极探索新的林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改革,促使顺昌林业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现在,顺昌林业向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森林保护力度逐渐加强,对非法侵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和破坏生态公益林行为打击力度大;越来越重视森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天然阔叶林保护等,群众对林业的政策法规也越来越熟悉,生态保护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更加重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开发多种经营。出台并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实施不炼山造林、针阔混交造林等措施,努力改善资源结构,提升林分质量;引进实施FSC国际森林认证管理,为有效提升林地产出、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保障。
更让郭启廉感到欣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顺昌在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和创新实践林业可持续经营模式上取得的突破。
2016年,顺昌在全省率先实施林业碳汇项目,今年7月,全国首个竹林碳汇,又在福建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达成首笔交易,让我们好空气也能够卖到钱。同时,通过持续开展重点区位集体商品林赎买,大力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等措施,森林质量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破解了原来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难题。不仅如此,顺昌还创新开展“森林生态银行”试点,深化林业金融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林业产业也逐渐升级。竹木加工、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旅游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林农致富渠道,也让林农们的营林、生态等观念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
回望顺昌林业发展之路,有探索、追求的艰辛,也有失误、挫折的磨难,更有收获成功的欢喜。如今,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顺昌林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实践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