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到老寨村指导茶农申请地标。戴敏 摄
日前,走进位于新罗区大池镇的福建省百香果产业示范园,弥漫于空气中的阵阵果香,沁人心脾,一颗颗饱满圆润的百香果挂满枝头,硕果累累。今年7月20日,示范园正式开园,未来这里将成为推进新罗区乃至全省百香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新罗地理标志商标“新罗百香果”“龙岩斜背茶”获博览会金奖,其中“新罗百香果”为全国首个与百香果相关的地理标志。随着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获得,“斜背茶”与“百香果”这两样老茶、新果迎来了发展的另一个春天。
老果焕新生
地处闽西山区的新罗不缺地标产品资源。但一直以来,大多数特色商标资源仍处于未注册待开发状态,造成农副产品附加值不高、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富农效应无法发挥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既可以充分保护、利用资源,还能有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新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东华如是说。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场以创立品牌、富农兴农为目标的地标专项行动开始了。摸清家底成为第一步,工作人员入山下村,将符合地标保护要求的资源建成台账,分类指导、一标一策。
疾步千里,必有先后。百香果和斜背茶成为新罗区申请国家地理标志的两大重点抓手。“龙岩是我省最主要的百香果产业发展区,百香果产业也是新罗农业产业的龙头之一,斜背茶则有明显的新罗地理特色。”陈东华说。
“新罗百香果种植历史有数十年,因糖度高、果型大而广受欢迎,但由于没有申请地标,导致产品标准缺失,种植户各自为战,果子质量参差不齐,使产业发展受限。”新罗区百香果产业协会会长李海林感慨。
目标已立,落实是关键。龙岩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新罗区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题会,成立申报工作协调小组,制定联络员制度,从启动申报到取得商标注册证仅用了9个月时间。
如今,一走进百香果产业示范园,便可以看到显眼的百香果地理标志证书。让李海林及众多百香果产业从业者兴奋的是,地标的取得,树立了新罗百香果产品的标杆,产品有了统一的标准,“种苗、种植方法、包装、宣传、销售五统一,有力提升了新罗百香果的品牌价值”。
国家地标的获得,使新罗区百香果产业朝着“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迈进。接下来,当地将围绕“品种品质管理,品牌使用许可,品牌营销与传播”等三方面管理运营,力争用三年时间将“新罗百香果”地标打造成全国百香果的驰名品牌。
山茶走出去
走进新罗区江山镇老寨村,茶农陈长富和工人们正忙着打理茶园。因独特的环境气候,老寨村是龙岩特有的高山茶——斜背茶的主产地,全村家家户户均种有斜背茶,而斜背茶以其绿色、环保、口感佳而著称。长久以来,养在深山中的斜背茶因种植规模较小、产量不高、宣传力度不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这也是新罗许多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的一个缩影。
如何破局?新罗区市场监管局制定“培育、推广两条路一起走”的创牌、护牌发展规划,坚持创牌与护牌两手抓,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最大化发挥地标效应。
“2013年开始育苗,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技术难题被解决,全村斜背茶种植规模也从几百亩扩大到如今的3000亩。”陈长富是第五代茶农,目前种植了100多亩斜背茶,是村里种植规模最大的茶农之一。
多年培育,终于让斜背茶有了长足发展。历经7年努力,今年龙岩斜背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地标的取得为龙岩斜背茶走出去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做好推广,解决好产量和营销两个问题,将种植斜背茶做成富民产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陈长富笑道。
近年来,新罗地标快速增长,从原先仅有1件地理标志商标增加到5件,还有4件正在申请中。商标品牌的取得带来产业的长足发展,2019斜背茶茶农增至105户,种植面积达3000亩,带动当地贫困农民种植130亩,年增收58.5万元;新罗百香果被授予“百香果国家标准化研究基地”,全区种植面积近1万亩,规模种植户40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