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山东平邑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近8.5万公顷。是闻名全国的“金银花之乡”,“平邑金银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近年来,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该县先后制定并出台了金银花、大蒜、石榴、西瓜等特色品种的地方执行标准,建设了花生、玉米、小麦、金银花、瓜菜、苗木、大蒜、土豆等良种标准化繁育基地和试验园。
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实践看,农业标准化确实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助力器和加速器,大部分农民也从标准化中尝到了甜头。但从农业标准化实施的深度和广度来看,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识还不够强。从目前实践的情况看,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识的强弱与地理环境和信息是否通畅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起到关键作用。交通便利信息通畅的地区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边远山区,到现在还存在着在这里种了一辈子地,生活了几辈子,一直都是这么种的,地还是那么多地,再折腾也不会比现在强多少的朴素的思想观念,所以,他们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面还不够大。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的原因,靠近城镇的土地成片的农民实施标准的意识比较强,积极性比较高,因为他们通过实践得到了农业标准化的丰厚的回报,知道了现代农业实施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边远山区的农民由于他们居住分散,耕地为山岭且不能连成片,全面实施标准化种养殖有一定的难度。三是农业标准化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到位。近年来,有关职能部门利用各种手段和载体,加大了对实施标准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基本的标准化知识和法规已经入户入村,进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并形成了实施标准化是农村增收的根本的意识。但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信息渠道不畅通的农村,实施标准化意识还比较淡薄。由于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仅仅停滞在听说过的层面上。四是缺乏有效的强有力的组织推动机构。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实施和推动标准化战略的部门只有一个,那就是质监局的业务科(地市级是标准化科),人员配备只有二到三名,单靠他们的努力实施标准化无疑是杯水车薪,造成了农民自身的认知程度决定标准化实施程度的局面。五是缺少必要的技术服务支撑。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技术服务是最基本的服务支撑,也是实施成功与否的主要条件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实施农业标准化程度高的地区有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而实施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的农村,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则基本或根本没有技术服务作支撑,因此农业标准化就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惠及全体农民的工程,面对的是广大农村的农民,其根基和基础在农村,重点是实施有难度的边远山区。因此,必须从基层抓起。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育,思想推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思想观念是影响边远农村全面或最大限度地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的最大问题之一。所以,必须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入手,在利用好农村的黑板报、墙报、宣传栏、宣讲会、座谈会、标准知识大集、在农村主要街道和交通干道设置标准化知识法规教育永久性宣传牌等传统宣传教育方式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员教育远程平台等现代网络传媒手段,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知识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以思想的转变推动行为的转变,增强广大山区农民实施农业标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机构,组织推动。基层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管理职能机构的建设力度,构建与当前农村实际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化体系。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强基层质监局标准化科室的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基层质监局为主体,成立由教育、农业、农机、供销、畜牧等相关职能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宣传教育委员会,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农业标准化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一个工作时期,要根据本地区农业标准化工作实际,组织全民参与的农业标准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出台措施,政策推动。为扩大农村农业标准化的面积和区域,基层质监局要协调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农村的农民,采取帮助他们进行土地流转,到金融机构申请无息贷款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实施农业标准化过程遇到实际问题。当地政府也要根据工作实际,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四是抓好龙头,技术推动。近年来,为了加强对辖区内产业的技术扶持和支撑力度,各地都成立了以提供产业内技术服务和产品营销为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基层质监部门要加强与合作社的联系,根据工作需要联合农业、畜牧、农机等职能部门,对合作社的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标准化业务培训,并以他们为平台和载体,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把标准化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广大农民,进而提高农村农业标准化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