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猪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9-10-28   来源:中国农网

10月24至25日,“2019猪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全球目标-猪瘟根除”,全面总结和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猪瘟防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同时,交流世界各国在净化猪瘟、防控非洲猪瘟方面先进的技术和有益经验,探讨猪瘟防控和净化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技术、策略和对策,为两种疫病协同防控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提供合作交流平台,以期提升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尤其是猪瘟的防控水平。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500余人参会。

004.jpg

与会专家介绍,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先后成功消灭了牛瘟、牛肺疫等多种动物疫病,有效控制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成功防范了疯牛病等外来疫病传入。同时,充分发挥国内已有的17个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参考实验室和3个协作中心的技术优势,深度参与全球动物疫病防治,积极贡献中国智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生猪饲养量约占全球的一半。近年来,我国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点传染病,坚持实施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有效降低了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

微信图片_20191026220413.jpg

与会专家表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已经突破国界和区域界限,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需要践行“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理念,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政府借鉴国际防控经验,发挥制度优势,科学应对,果断采取应急响应措施。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疫情发生势头已明显趋缓。同时,主动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国际组织合作,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和防控进展情况。

7版1.jpg

同时,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的生猪养殖方式相对分散,养猪主体数量和饲养量超过所有发生疫情的国家总和,老百姓喜欢食用热鲜肉,生猪长途调运短期内还不能避免。今年以来,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疫情12400多起,疫情传入和传播风险难以完全阻断,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下一步,将毫不松懈落实好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全面推进分区防控,督促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防控长效机制。同时,统筹抓好稳定生猪生产和产业转型,有效保障猪肉市场供应。

与会专家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在更高层次健全新型合作机制。充分发挥OIE参考实验室平台优势,推动建立博采互鉴、开放创新的新型科研合作关系,整合世界各国优势科研资源,加速攻克技术难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层次科研交流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交流、转化和应用;二是在更广领域加强防控技术合作。联合推进技术创新和理念革新,聚焦猪瘟、非洲猪瘟等重点动物疫病,共同致力于致病机理研究、分子诊断、疫苗研制等,强化防控技术集成。鼓励科研单位和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之间开展技术交流,推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三是在更大范围强化技术人才交流。依托现有科研项目,开拓合作渠道,让人才和思想在兽医国际交流中流动起来。

7版2.jpg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举办,是实施国家外专局外国高端专家引进计划项目的一项重要活动。32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猪瘟、非洲猪瘟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高水平的专题报告。内容涵盖了猪瘟致病机制、流行病学、新型猪瘟疫苗、防控策略、新型诊断技术、流行病风险控制和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技术及疫苗研发等多个研究层面,为我国下一步猪瘟的净化及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责任编辑: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