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黔川渝结合部贵州省习水县是古习国文化的发源地,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发轫于此。作为一个集西部地区、内陆山区、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习水以“酒旅并举,富民强县”为发展主题,借助多元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发展旅游,打造两百亿产值的白酒产业集群,习水的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8个贫困乡镇、4.2万户近15万人降至2018年的3700余户1.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2.3%下降到1.36%,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6.5%。习水不仅摘掉了戴在头上24年的“贫困帽”,而且通过了贵州省组织的小康达标验收,在贵州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率先实现减贫摘帽、小康达标。
欣赏民族特色生态之美
桑木镇土河村是贵州省一类贫困村,是县域苗族红苗支系的主要聚集地,有着“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村寨”的称号。在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土河村在发展以养殖土鸡、麻羊等畜禽和种植莲藕、蔬菜等作物的同时,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整村为一体创建“荷塘·苗乡”3A级景区。土河村党支部书记穆升党告诉,土河村利用上海支援的11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通组公路、农旅一体化建设、土河小学改建、村卫生室建设和土河村苗寨乡村旅游配套项目,以“荷塘+莲藕+龙虾”的特色产业模式,实施“自驾自行车游景区”项目,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让游客在景区可看自然美景,可吃苗族餐食,可赏苗族歌舞,可品苗族文化。
土河千亩荷塘。
土河村“苗味儿”十足。“我们以红苗文化为依托,以千亩荷塘为基础,红苗斗脚舞、红苗刺绣、红苗婚嫁和祭祀仪式、红苗语言、饮食等特点构成了土河乡村旅游的苗乡特色。”穆升党说。贫困户马长珍是苗族人,以前住的是土墙房,以种地为生。如今,土墙房变成了三层的楼房,除了自己住之外,其余房间都用来做民宿。“景区建成之后,我做民宿,地也不种了。家有17个床位,政府一个床位补贴500元,来的客人很多,今年能有五六万的收入。”从贫困户到小康户,从马长珍的脸上可以看出她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满足。
“桑木镇是习水县最后一个脱贫乡镇。有了土河‘荷塘·苗乡’景区的乡村旅游产业,预计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达到11500元。”穆升党说。
体验红色文化旅游之魂
从海拔1300米的桑木镇到海拔300米的土城镇,尽管都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可土城镇却是以红色文化旅游为方向。土城镇是千年古镇,是四渡赤水的主战场,是红色印记聚集之地。
“1935年1月,敌人占领了营棚顶高地。伏击战变成了仰攻战。战士冲上去、干部团也冲上去,朱德把帽子一甩,“得了,老伙计,不要光考虑我的安全,只要红军能胜利,区区一个朱德死何足惜……”站在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脚下就是三千烈士鲜血染红的沃土,听着讲解员诉说青杠坡战役的故事,仿佛烈士冲锋的身影和战役的场景就在大山的天空中重现。
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
“青杠坡战役遗址仅是土城红色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土城的红色红到了古镇的每个角落,仅古镇中17个博物馆中就12个带有红色印记。”习水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副主任赵小兵说。穿梭在土城古镇老街,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毛泽东故居、周恩来故居、朱德故居……零散分布期间,许多红色故事让人怀念。
为了做好土城红色文化旅游这篇文章,四渡赤水培训学院的成立成为红色文化旅游服务提质升级的重要举措。学院副院长李宛儒说:“学院是重点面向全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在培训中,通过诗朗诵、体验战地炊烟、战地救护等教学形式,让红军精神、红色元素更直观地展示给学员。”
土城红色文化旅游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效益,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售票员钱霞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钱霞一家住在山里,日子不好过。易地扶贫搬迁之后,作为四渡赤水纪念馆帮扶对象的钱霞来到了纪念馆工作。家里条件改善了,自己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补贴家用,一家人摆脱了贫困,日子越来越红火。据统计,四渡赤水纪念馆有十几个帮扶对象在纪念馆上班,靠着稳定的收入退出贫困户行列。
“红色文化旅游不仅推动了土城镇脱贫攻坚的进行,更为展示土城红色元素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游客在休闲中体验土城的红色。”李宛儒说。
品鉴白酒百亿产业之香
“酒旅并举,富民强县”是习水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旅是富民,酒是强县。从土城镇沿着赤水河谷旅游公路,40多公里之外的习酒镇就是习水打造白酒产业集群的所在地。漫步赤水河畔,空气中都充满了茅台、习酒、宋窖等酒的香味儿,“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地域品牌已经形成规模。
习酒镇党委书记娄必华告诉,习酒镇依托茅台201厂、习酒公司两大酒厂,引导当地百姓种植有机红高粱,变身产业工人稳定就业,实现了到2019年底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
桃竹村村干部收割红梁。
桃竹村距离习酒镇较远,以前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近几年,依托茅台酒厂发展订单农业种植有机红高粱,贫困户脱贫进度加快。“2019年的有机红高粱订单收购价达到4.6元/斤,按照亩产700斤计算,村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桃竹村党支部书记杨存波说。
数据统计显示,作为茅台酒厂的原料基地之一,习酒镇种植红高粱面积达2.5万亩,产量达到4500吨。涉及8000多户农户,2019年收益达到6000万元,为习酒镇农村人口人均增收1500元。
娄必华介绍,白酒产业的厂址覆盖5个村,有机红高梁种植覆盖全部贫困户,在酒厂就业的贫困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3。“在酒厂厂址内的村或居委会老百姓收入高,领取占地补偿款后,由农民转为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习酒镇与茅台酒厂协调就业指标,发展适合习酒的秋冬种产业,优先选择的就业人群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保障实现预定的脱贫目标。”娄必华说。
赤水河畔的习酒公司厂区。
习水县将依托世界美酒特色产区,加快建成十五万千升酱酒生产基地,到2021年形成两百亿产值白酒产业集群,打造支撑习水酱酒产业崛起的“2+3+N”企业军团。同时,立足黔川渝结合部县域旅居中心建设,以酒兴旅、借旅促酒,推动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丰富酒文化旅游的产品业态,扩大酒文化旅游的客源市场,打响“中国习酒城”城市品牌。
在2018年摘掉“贫困帽”之后,习水县提出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的战略目标。力争在三年内,实施“三步走”的阶段目标:到2019年底,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按动态时点脱贫清零,消除绝对贫困;到2020年底,在小康达标基础上提升小康创建水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认可;到2021年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跨过250亿元关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万元,县域经济跻身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行列。
目前,习水已经完成2019年底贫困人口脱贫清零、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习水,正由贫困向小康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