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展
2019-12-31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image.png

莆田市委乡村振兴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成华

郑成华在首届福建省乡村振兴专家智库研讨会上的发言

(以下为全文)

尊敬的陈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感谢各位不辞辛苦,莅临莆田传经送宝、调研指导,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根据会议安排,我从市级层面介绍一下莆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展情况。我想从顶层设计、工作进展、未来思考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

第一方面,顶层设计

一、机构运行。4个关键词“振兴领导小组、振兴办、12个专项小组、政策体系”

1.中共莆田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简称振兴领导小组):2018年8月22日,正式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作为副组长。

2.中共莆田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振兴办):振兴领导小组下设振兴办作为日常办事机构,振兴办主任由市委分管领导担任,并由市委和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委农办主任和副主任4个人任副主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莆田的振兴办主任规格是比较高的,省里的振兴办主任是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主要领导担任的,按理我们莆田市也应该由市委农办、市委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担任,但为了便于工作统筹协调,市委安排了市委常委兼任振兴办主任,从2018年8月兼任至今,不再变动。同时,抽调市农业农村局、振兴集团、市委组织部、财政局、司法局、人社局、发展改革委员会、湄洲日报的干部集中办公,并设立了综合协调组、项目推进组、宣传报道组、督查考评组4个组开展常态化办公。

3.12个专项小组:在成立振兴领导小组、振兴办的同时。我们也成立了乡村振兴12个专项小组。这12个专项小组其中5个振兴占了5个领导小组,分别是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的产业振兴专项小组、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的生态振兴专项小组、市文旅局牵头的文化振兴专项小组、市委组织部牵头的组织振兴专项小组、市人社局牵头的人才振兴专项小组,另外的7个专项小组分别是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乡村基础设施专项小组和乡村公共服务专项小组、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的脱贫攻坚专项小组、市住建局牵头的宜居乡村建设专项小组、市委宣传部牵头的文明乡风建设领导小组、市委政法委牵头的法治乡村建设专项小组、市财政局牵头的乡村投入保障专项小组。每个专项小组都有1个常委或者副市长挂钩。这边值得一提的是,市农业农业局牵头了产业振兴和脱贫攻坚2个小组,按照乡村振兴形势的判断,有可能市住建局的宜居乡村专项小组的牵头单位会变成市农业农村局,因为宜居乡村专项小组很大一块的工作内容是“一革命四行动”,而“一革命四行动”是由市农业农村局来牵头的,很有可能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因为目前省厅保持不变,我们也暂时不变。可以说,12个专项小组工作内容涵盖了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所有乡村振兴的有关工作都可以归纳入12个专项小组的工作内容当中。

4.1+1+N政策体系: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围绕1+1+N展开。“1+1”:指已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莆田市实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18-2022年)》2个文件,明确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各阶段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N”:各县区、市直部门以《意见》《规划》为基础,出台的相关N个细化实化的工作举措和政策措施,形成上下衔接、系统配套的政策体系。比如说,《开展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莆委振兴组〔2019〕1号)、《关于成立莆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的通知》(莆委振兴组〔2019〕2号)等等,都属于N的系列。

第二方面,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如下:

(一)聚焦产业兴旺,推动一产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美丽莆田一产行动。54个美丽莆田一产行动项目,已完成投资26.8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97.42%,超序时27个,按序时27个,预计将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监测和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共46家,重新认定80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铺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3个县级运营中心、658个益农信息社,选聘信息员658人,为农民提供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四类服务”;开发建设“壶兰乡村”云数据平台,有效解决“三农”的“生产生活生态”问题;开展“邮我极速鲜 · 枇杷走四方”产销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海南)荔枝龙眼产销对接、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2019中国(厦门)国际茶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活动,推动莆田名优农产品走出去;成功举办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涵江、仙游、城厢、秀屿区各举办一场),成功打造我市农民自己的节日品牌;建立“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村项目库(67个村);完成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改造任务22个。选派58名农业专家,开展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千万”行动,对口帮扶农业产业重点村。

(二)聚焦生态宜居,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一是加快村庄分类及规划编制。各县区均已成立了乡村规划编制委员会,并编制工作方案,对辖区内各村居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进行分类,全市完成907个村庄分类(部分社区可不分类),同步推动村庄规划编制修订工作。二是构建良好宜居环境。厕所革命完成132座公厕建设,超额、超序时完成年初81座建设任务。新建改造农村户厕11000户、旅游厕所建设47座的任务年底前均可超额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整治行动,完善村庄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覆盖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99.3%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行动,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完成66626户,完成投资额1.2亿元,占年度任务比例为95.5%,完成污水管网建设39.05公里。农房整治行动,编制推广六套具有莆田特色的农村住宅通用图集。结合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全市整治农房(裸房)约1340栋,培训农村建筑工匠约950名、镇村干部约2254名。村容村貌提升行动,59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下达省级以奖代补资金计1790万元,新配保洁(管护)人员292人,新建改造农村公厕47个,拔除清理废旧杆线115处;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乱建乱搭盖13.86万㎡、完成房屋平改坡994栋13.01万㎡、建筑外墙装饰1293栋47.47万㎡、绿化美化提升46万㎡、治理已毁山体和青山挂白修复6处、垃圾堆放点整治552个、畜禽渔业养殖场治理137个。三是打造良好乡村生态。以“绿盈乡村”创建为抓手,推动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乡村生态振兴村建设,已完成855个行政村的基本信息收集录入工作;全面加快乡村农业绿色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农药化肥零增长减量化行动深入开展、整治“反弹复建”畜禽养殖场(户)402户、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8.77%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涉及的“大棚房”问题49宗205.45亩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聚焦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国文明村镇6个,省级文明村镇40个,市级文明村镇149个,县区级文明村镇203个;成功打造后黄社区省级家庭建设示范基地、蔡襄纪念园和江春霖故居打造省市级家风家教示范基地;移风易俗“三率”调查群众知晓率从去年的58.01%提升到66.37%,开展文明乡风专项整治后高价彩礼得到有效遏制、烟花爆竹得到有效管控、大操大办得到有效控制、殡葬陋习得到有效整治、封建迷信得到有效劝导、农房贪大求洋得到有效治理。

(四)聚焦治理有效,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防范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全市无邪教村居创建率100%;推进乡村“雪亮工程”建设,农村地区视频覆盖率达100%;完成危桥改造13座、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0公里;全市平安和谐村(社区)创建达标率达88.98%;1021名乡村星级调解员活跃在乡村基层调解一线,排查矛盾纠纷37739件,化解31086件,信访总量12731件,同比下降4.4%;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恶犯罪组织13个;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打造法治长廊、法治书屋、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162个;二是着力推动组织、人才振兴。选认2019年市级科技特派员191名,选认人数同比增长83.65%;组建莆籍学子联络员制度,首批选聘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21所高校25名大学生,鼓励莆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投身乡村振兴大业;“春潮行动”共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742人次;鼓励优秀人才报考师范类,服务乡村教育,目前已完成2019年188名男性公费师范生招生录取工作;委托莆田卫生学校招生培养三年制乡医中专生119名,毕业后将回到生源地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先后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班35期,共培训5897人次。推进“头雁培养计划”,做到每个村至少有2名后备力量,着力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建仙游县南兴村、荔城区惠下村、城厢区埔柳村等5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涵江区坪盘村、湄洲岛港楼村、北岸琼山村等100个“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着力抓点树样、示范提升。

(五)聚焦生活富裕,推动脱贫增收。一是大力促进增收。做好农村就业服务和就业保障工作,完成21个乡镇就业社会保障站建设;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着力做好专场招聘和专项招考;进一步做好农村残疾人服务工作,扶持全市239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开展就业、创业、生产经营;加大农业农村投入,2019年市级农口部门项目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20%;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将小、中、大三类村运转经费分别从8、9、10万提高到11、12、13万,将村级主干基本报酬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二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全年完成打造产业扶贫基地267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07%,带动贫困户2546户,户年均增收1.1万元;优先安排1190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参加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可增加工资收入1380元-1500元;完成实施造福工程扶贫搬迁724人,打造省级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3个;依托市振兴乡村集团作为东西部产品购销平台,累计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375万元,促进西吉县贫困户和贫困村增收。在市政府机关食堂设立西吉县名优产业销售窗口,专售贫困地区农副产业,切实拓展消费扶贫渠道;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也涌现了一些具有莆田特色的乡村振兴典型:

产业振兴方面:仙游县钟山镇上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仙游县书峰乡书峰村和白沙镇坪盘村获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红太阳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仙游县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组织振兴方面:秀屿区埭头镇艰苦奋斗馆、仙游县度尾镇后埔村党员政治生活馆成立,为组织振兴注入活力;西天尾镇、江口镇、黄石镇、华亭镇、埭头镇、榜头镇6个乡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整合市县乡村四级资金2.7亿元,采取“政府牵头、集体入股、投资收益”办法,104个“空壳村”顺利实现破壳,继2018年所有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万元/村后,今年预计将突破10万元/村。

人才振兴方面:省农科院莆田分院成立、涵江区大洋乡乡村生态产业振兴研究院,一批专家学者入驻莆田;选派184名“第一书记”全覆盖帮扶贫困村;将村级主干基本报酬从平均每年每人21816元提高到33164元,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首届福建省乡村振兴智库研讨座谈会在我市召开;

生态振兴方面:常太镇岭下村、西天尾镇林山村等16个村入围国家森林乡村推荐名单。

文化振兴方面:大型国庆灯会、醉美绶溪油纸伞风情美食节、后黄景区彩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献礼建国70周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地区志愿服务培训班作为优秀项目交流。

第三方面,未来思考

莆田的乡村振兴与中央、省保持一致,分三步走,2020,2035,2050年三个时间点,第一个时间点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目前这块政策和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明年开始:

(一)启动乡村振兴考核机制。一是正式对县区(管委会)进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落实《莆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开始开展对各县区(管委会 )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情况。对考核得分95分以上并排名前三位的为优秀等次,考核得分位居后两位且低于90分的为一般等次,其他的为良好等次。对评为一般等次的,由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进行约谈。二是启动乡村振兴示范村星级评价机制。对全市的省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进行星级评价。按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振兴的内容来设置评价指标,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各示范村进行量化评分,每个振兴考核得分前30名的村居,即获得1颗星,若获得五颗星,即为五星级示范村。市里将整合相关涉农资金,优先并倾斜于评定为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的示范村,用于项目建设的以奖代补。

(二)推动“百村示范”工程开展。在全市范围内创建100个以上的示范村、12个示范区,逐步分级推进,重点解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强化用地、用林、用海保障,2020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的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县区按1:1资金配套。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加快村庄规划编制、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振兴、文明乡风塑造等,在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市推广学习,为全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示范样板。

(三)构建产业高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设施果蔬、设施畜禽、设施渔业等,重点抓好蔬菜、肉、蛋、水产和水果的生产及供应,基本实现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调控保障有力、季节供应均衡的目标;加快发展蔬菜、水果、水产、畜禽、花卉苗木、茶叶、林竹、食用菌、农村物流、乡村旅游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加快市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手工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延长产业链、保障供应链、完善利益链。

(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国务院大督查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实施农村“一革命四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补齐环境设施短板。重点抓好农村污水治理,加快污水收集管网、三格式化粪池等建设,特别是对木兰溪沿岸两侧,抓紧完善主干管网,加快户接管建设,确保应接尽接。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标准,加快推进59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提升整体农村环境。重点把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沿线房屋立面整治、平改坡、绿廊花廊建设等,高标准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段。

(五)推动乡风文明发展。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探索建立“乡风文明联系点”,培育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用好后黄家规家训等资源,引导群众立好家训、树好家风;弘扬莆仙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兴化农耕文明的内涵和当代价值,传承发展妈祖文化、红色文化、水文化等,既让传统村落古镇、文物古迹、农业遗迹得以保护,又让各具特色的宅院景观和农业民俗价值展现出时代风采;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整合村部、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各类场所资源,完善农村文化服务设施,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大力推进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一体”基层善治建设,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的治理品牌,走在全省前列;加强平安乡村建设,重点实施全域平安创建、社会和谐建设、基层治理提升“三大工程”,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和“六无六好”平安和谐村居创建,推动全市乡村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和“六要”工作法,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同时,发挥网格化优势,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和谐有序的农村社会环境。

(七)打好脱贫攻坚战。咬定目标、一鼓作气,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一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继续落实好产业、教育、医疗、低保兜底等政策,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实现全部摘帽。发挥振兴乡村集团作用,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超过10万元。二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梳理解决薄弱环节,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保持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的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切实防止返贫。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及早谋划2020年后扶贫战略思路。三是强化对口帮扶。落实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藏援疆、对口帮扶宁夏固原市,以及涵江区对口帮扶宁德市柘荣县工作,不折不扣把对口支援各项任务落实好。

谢谢大家!

莆田市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莆田市旧称“兴化”,历史悠久,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和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湄洲湾北岸开发区管委会,全市共5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974个村(居),全市陆域面积4119平方公里,海岸线343.6公里,人口354.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6.2%。现有耕地面积110.2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62万亩,粮食年总产量17.8万吨左右。

莆田市属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冰雪罕见、霜期极短、湿润多雨、终年温和,常年多为东南风,气候宜人。全市地貌多样,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东南部平原广阔,山、海、田俱有,土地肥沃,境内有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等七大河流,加上纵横交错的河道,构成了发达的水系。所以,莆田市拥有发展农业的丰富资源。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达到17991元。

责任编辑: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