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
2020-01-03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莆田市涵江区副区长周胜作现场发言_副本.jpg

 莆田市涵江区副区长周胜

周胜在首届福建省乡村振兴专家智库研讨会上的发言

(以下为全文)

尊敬的陈副主席、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能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区乡村振兴开展情况。涵江区共有199个村居,18个村被列为莆田市“百村示范”乡村振兴试点村,其中15个被选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江口镇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特色镇。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建立12个专项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涵江区区级领导挂钩乡村振兴试点村制度,积极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涵江落地生根。2019年全市农民丰收节和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区成功举行。现将工作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总体工作进展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发展

一是保障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整治“大棚房”6个,恢复农业生产功能面积14.5亩;落实耕地地力保护政策,建成高标准农田3.11万亩,完成5.2万亩水稻功能区划定,新增粮食规模化生产300多亩。创建优利可、鸿兴、莆兴等3家省级优质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切实提高生猪规模场生物防御安全水平,强化非洲瘟猪疫情排查监测,落实“点对点、批批检”调运管理措施,保障了生猪市场有效供给。

二是持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调优水果种植品种,新增葡萄柚、优质柑橘等种植面积400亩;推进坪盘世界枇杷博览园项目建设,培育坪盘村、车口村、顶坡等3个“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建设张洋、双福等休闲农业采摘基地,推广东泉“村.社区”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建成1个农产品产地加工基地;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福建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4家。

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成4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辖区在产58家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部纳入追溯监管平台,产品基本实现100%源头赋码;全区农产品日常风险监测抽样合格率达100%。严格农业行政执法,办结农资质量安全相关案件5起,有效净化农资供应市场。

四是探索产业新业态。积极探索农业新发展模式,如大洋乡实施“企业+高校+农民”新型发展模式,依托人才支撑推动产业发展达到一二三产融合,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成立涵江区乡村生态产业振兴研究院,引进25位教授负责研究院相关工作的设计和指导,引导大洋乡优质米、蔬菜、蜂产品等产业健康优质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大技术和市场保障;开展“互联网+农业”模式,白塘镇双福村通过举办首届荔枝采摘节,将荔枝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村融合,同时,通过电商合作、以及与新加坡“莆田”餐厅合作,在双福村设置“莆田”餐厅双福荔枝收购点,为当地农民增加了一定的收益。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强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整治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联席会议,积极部署推动各项专项工作的开展,并研究制定《涵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细化方案》、《涵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机制》、《莆田市涵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工方案》等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及责任部门,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抓住春节、五一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一系列村庄清洁整治活动,调动全区党员干部投身行动,鼓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2019年度投入村庄清洁行动资金约3538.41万元,累计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77425.5吨,清理村内水塘数量557口,清理村内沟渠数量732.9公里,清理村内淤泥数量80134.3吨,清理残垣断壁535处,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130235人次。

二是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围绕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污水治理,持续推动乡村生态振兴。2019年新建乡镇公厕3座、农村公厕10座、新建旅游厕所5座,完成投资300万元;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1345户、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11004户;完成147个村的房前屋后整治;十个乡镇完成12条主要街道架空缆线规整、沿路绿化提升、沿街建筑三层以下立面及店招店排整治等。

三是全面加快乡村农业绿色发展。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化肥零增长量化行动,2019年全区农膜回收率达95.46%,全区推广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万亩次;肥料使用量5468.2吨,比去年同期下降4.3%;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应用面积23.8万亩次。农药使用量200.8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5%。同时,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9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69%;全面完成5家规模化畜禽场标准化改造升级,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2019年规模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四是持续开展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开展风险排查整治,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2019年涵江区7个省控小流域考核断面除北洋河网涵坝断面水质为Ⅳ外,其他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Ⅰ~Ⅲ类水质比例为85.7%,无劣Ⅴ类水质。

(三)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管好用好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新任班子思想新、干劲大的优势,制定中长期工作目标计划,不断增强服务基层群众的水平。为乡村振兴试点村配备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第一书记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农村研究制定振兴计划,同时引导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谋划“一村一品”,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接市振兴集团合资登记成立了涵江区振兴乡村有限公司,2019年涵江区集体性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共77个村(居),2月市、区、镇、村共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破壳消薄”资金1965万元至市振兴集团,其中市级393万元、区786万元、村自筹786万元,坚持多措并举推动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力量到位,实现全区175个村、24个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

三是精选活用科技特派员。积极对接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多家高校、研究院所,2019年全区共选任102名省市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区每个乡镇。建立莆田国家高新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大洋乡车口村福建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多学科、多领域合作。汇聚各类乡村人才,为村庄发展和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四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工作,委托专业技术学院对全区遴选的新型农民进行培训,已培育并认定新型职业农民750多人。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筛选出一批具有实体经济以及具备现代化农业管理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如三月三农业、信田农业、兴田农业、真如科技等现代农业企业,组织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并于“莆田市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上对双福、崇福、张洋、东泉、车口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地进行授牌。

五是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组织实施全域平安创建、社会和谐建设、基层治理提升“三大工程”。维护社会政治安全稳定,健全乡村公共安全防范体系,构建“网格化+安全生产”工作模式;加快乡村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强化乡村重点领域矛盾化解,加强乡村品牌调解示范建设;推进乡村综治中心、社会组织、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基层干部法治素养,强化乡村群众普法宣传教育。截至目前,全区12个镇街已完成“综治+网络”两心合一,8个镇街已实现“多心合一”,已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区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4个。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深入开展理论“大宣讲”,依托涵江讲坛理论普及平台,探索“理论进基层+融媒体”模式,组织主题宣讲50多场次,推动新思想进村入户、落地生根。以多种形式开展送文化下乡、送卫生下乡、送法律下乡等活动,截至目前,共发放科普书籍12000多册,宣传资料9000多份,受益群众达1.5万人次。实施“2131”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共放映1750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实施春节“禁炮”,引导企业家将燃放烟花爆竹的钱用于资助贫困户。

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文化繁荣项目建设。实施“涵江区妈祖文化品牌2019年行动计划”,发挥我区妈祖文化优势,强化文化运作,协助筹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目前,已举办开展纪念妈祖金身巡游驻跸10周年暨海峡两岸“非遗进涵江”文化旅游周活动、协助举办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等4个系列活动,同时,开展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涵江分会场·乡村振兴之旅推介活动,重点推介涵江区萩芦镇崇福村、江口镇蒜溪片区、囊山森林公园、梧塘镇九峰村等4条乡村振兴旅游路线。在新县镇张洋村开展“古邑新县·悦跑湘溪”欢乐跑活动以及在萩芦镇崇福村举办“韵味秋芦”体育文化旅游节,建立奋力跨越赶超、实施乡村振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相结合的创新举措。

三是拓宽宣传渠道,提高乡村振兴知晓率。我区深入开展正面正向的乡村振兴宣传报道,着力唱响主旋律、凝聚发展正能量。如通过《福建日报》莆田观察全版刊发《“改头换面”迎发展——涵江人居环境整治侧记》等文章,正逐步向社会各界传递乡村振兴正能量。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简报以及与莆田广播电视中心达成电视宣传战略合作关系等宣传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决策部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五)以生活富裕为目标,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一是保障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全区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截至1-12月份,区级统筹乡村振兴资金16247.7625万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其中:扶贫资金4036.65万元(为产业、教育、住房、贫困村提升、破壳消簿、对口帮扶扶贫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 3683.4689万元(含农村垃圾、农村污水、美丽乡村等);农村产业发展资金 918.73万元(动物防控、稳定农业生产、特色现代农业、造林绿化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837.64 万元(含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升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资金5771.2736 万元(村级组织运转及村干部工资报酬)。

二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认真组织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开展“回头看”,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核查表经入户核查干部、挂钩帮扶责任人、乡镇包村干部、村书记等共同签字确认后存入“一户一档”,全区共完成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1256户3016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制定《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实施方案》(涵扶组〔2019〕6号),对我区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逐项逐户逐人开展排查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我区现有农户82672户,已全部完成排查,所有农户均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完善产业扶贫政策。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扶贫+” 贫困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打造产业扶贫基地40个,带动贫困户205户,受益人口403人,增加年收入0.933万元/户,促进14个贫困村累计年增加收入16.1万元。

三是完善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乡村医疗健康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9年全区计划建设26家为民办实事村卫生所项目,其中15家完成建设、8家正添置设备、1家正在装修、1家已完成新建主体、1家正在开工建设。实行“两个优先”,即已列入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优先、贫困村卫生所优先;明确指定乡镇卫生院院长为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村卫生所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列入为对乡镇卫生院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五个总体要求的目标,我们要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性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生活环境保障。此外,还有一些方面是需要我们思考的。“盘资源”。要从已有的资源入手,最首要的是盘活全区特有的侨乡文化、生态、特色产业等资源,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如我区蒜溪片区东大村南洋文化浓厚,保留38栋南洋风格的古民居,接下来我们就要充分运用这种优势,结合现有的PPP项目,把蒜溪南洋文化小镇做好。再如昨天大家参观的坪盘村,生态环境优美,就很适合把观光旅游这篇文章继续做好。“走出去”。有了这些特色资源之后,要让这些资源“走出去”,让这些资源成为涵江“对外的标签”。既要通过福建日报、湄洲日报等传统媒体宣传我们的特色优势,还要搭建平台,利用国家数字乡村发展的契机,做好“数字”的文章。今年我区首推了全省首家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接下来要继续做深做实,探索手机APP平台等,让游客通过数字平台了解涵江走进涵江,让在外的华侨、乡贤随时了解家乡的信息。“引进来”。除了“走出去”还不够,还要积极引进来在乡村治理、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人才,弥补乡村发展的人才短板。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在外华侨、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助力家乡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科技特派员制度政策,充分引导各方面人才支持村庄发展,在座的各位都是乡村振兴方面的专家,也希望大家能多到我们涵江提供智力支持。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广阔的空间。接下来我区将严格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继续推进这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能多到涵江考察指导,多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持!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郑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