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蔬菜产业“造血" 助力山区村脱贫攻坚
2020-06-12   作者:陈汉儿 杨炀   来源:东南网

日前,来到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广山村,广袤的农田里,七八位村民头戴斗笠,迎着雨后斜阳,正在地里采收娃娃菜。去年,靠种菜,该村村民共计增收近百万元。

广山村是革命老区村,也是山区贫困村。全村共有458户2160多人,常年在村人数不到三分之一,且老年人居多。通过统一入股企业分红等方式,2016年底,该村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脱贫;2018年,村集体年收入达16万元,实现整村脱贫。

“穷帽是摘了,但这小山村的‘造血’能力还差点。”广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林新袍犯了愁。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产业是关键,要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他很快有了对策。

广山村拥有800亩平坦连片的优质农田,但多由村民家家户户分散种植,自给自足。借助土地资源优势,去年,广山村引进莆田市兴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统筹流转土地200亩,种起了菠菜、芥蓝、结球生菜、玉米等绿色蔬菜。

蔬菜大棚内,计算机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设施、节水喷灌设备……一应俱全。基地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一品一码农产品溯源模式,扫一扫,蔬菜品种、收获时间、用药日期一目了然。

“这里水土资源、气候条件好,加上科学管养,基地每天的收菜量稳定在几千斤。”兴田生态农业基地负责人严生富说,“两年内,基地规模有望扩至500亩,向市场输送更多优质蔬菜。”

据了解,兴田生态农业基地每年可为村民增收土地租金20万元、务工收入70万元。此外,该村每年还能获得一笔数万元的分红。

68岁的冯树桃是土生土长的“大山子民”,儿女在外经商,她和92岁的婆婆一起生活。去年,冯树桃在基地里得了份工。“1小时10块钱,每天干8小时,一个月做15天有1200元。”冯树桃笑着说,“自己有了收入,能减轻孩子不少负担。”

今年春天,虽有疫情影响,但在广山村,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春收图景——村民们做好防疫措施,不聚集,也不影响干活,将采下的蔬菜码进篮中,搬上货车,运往各地……

借助兴田生态农业企业的资源平台优势,广山村这片生态农业基地被打造为“科技特派员+公司+农户”的共享平台,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全程有人跟,有人管。这里既是福州优野生态农业共建基地、莆田市农科所生态农业种植基地,还是麦德龙、朴朴、沃尔玛等大型商超的农产货源地。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文化产业+农业产业+农户’的发展思路,依托郑樵故里、红色资源等,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构建融入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既拓宽农民于本地就业创业的途径,也厚植形成品牌优势。”面对未来,林新袍满怀信心。

责任编辑: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