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我省海洋渔业监测队伍对沿海重点渔业水域实施今年第26次赤潮加密监测工作。至此,今年赤潮加密监测工作圆满完成。当前,福建近岸海域水温较高,潜在赤潮生物优势种类以无毒的硅藻为主,形成灾害性赤潮可能性较小,我省已平稳度过赤潮高发期。下阶段,赤潮监测工作将转为每半月1次的常规监测。
今年上半年,我省沿海共发现赤潮7起,主要分布在宁德、福州、莆田和泉州等地,呈小面积、无毒害的特点,累计最大影响面积约32.5平方公里,远低于历年平均值。引发赤潮的生物为细弱海链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和血红哈卡藻,均为无毒种类。各起赤潮持续期间未造成养殖直接经济损失。
据了解,为确保及时发现、有效防范,今年省海洋与渔业局整合省内科研院校、各级监测单位以及基层水技人员、渔民、养殖户等多方力量,加强赤潮动态监视监测。一是组建重点养殖区赤潮监视志愿者队伍,通过微信平台,以零报告方式,开展重点养殖集中区每日监视工作。二是启用无人机开展重点养殖海域赤潮监视试点工作,发现并报告宁德海域赤潮1起,有效指导了当地开展应急工作。三是组织厦门大学、海洋三所等省内科研院校参与研发赤潮藻、赤潮毒素快检技术,为厦门、连江、平潭等地赤潮应急工作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