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八】宁德赤溪:凝心聚力 助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2020-07-28   作者:何建斌 白 冰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编者按:追忆峥嵘岁月,作为共和国基石的革命老区,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中国福建三农网特推出“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聚焦福建老区,围绕革命遗址发生的新故事,以小见大,展现老区发展及群众生活、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

 图片1.png

中国福建三农网宁德7月23日讯( 何建斌 白冰) 赤溪,一处洋溢着生机和智慧的热土,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美丽的雁乐溪碧波荡漾,泛起闪闪粼光,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内整齐的大棚、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溪边别墅环绕在旁;远处的狮子山上,文昌阁矗立其间、深邃典雅,一幅清新唯美的山水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赤溪镇古称雁乐里,又称安乐里,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北部,距市区27千米。作为革命老区、苏区,这里现存有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闽东红军独立团会师点——阳谷宫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曾志、叶飞等革命先辈曾在这一带领导农民分田地、烧田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

近年来,在开发建设革命老区中,赤溪镇适应新常态,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重点打造“四大产业”,坚持“五个结合”,全面推进老区开发建设,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增强了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推革命老区迈入小康社会。

图片2.png

夏村: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车子刚开进夏村村,远远地就看见了这句振奋人心的话,在雁乐溪一旁熠熠生辉。近日,“革命遗址新故事”活动走进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夏村村,感受这座革命老区村的蜕变。

水光山色如画,这座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也曾经历过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岁月。1934年春,在叶飞、阮英平等革命家的秘密领导下,夏村村成立苏维埃政府,何其荣任主席,并参加了安德(福安、宁德)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1934年秋,在周宁县梅山反“围剿”斗争中,何其荣被敌抓捕,不久在宁德县狱中被敌杀害,壮烈牺牲。

图片3.png

图片4.png

在革命战争时期,夏村的英雄前辈们勇于投身参加革命事业,立志报效祖国,毅然奔赴战场,英勇奋战,毫不畏惧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何如寿(1904-1934),1933年参加革命,闽东游击队员,1934年在周宁县布兜作战中牺牲;何奶回(1893-1934),1934年参加革命,夏村苏维埃政府侦查委员,1934年在霍童邑坂被敌杀害;何接淖(1910-1940),1938年参加新四军三支队北上抗日,1940年在霍童被敌杀害;何维利(1907-1948),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任过连职,1948年在霍童被敌杀害……像这样的革命烈士,在夏村共有13位,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全力支持革命活动。

图片5.png

图片6.png

跟随夏村退休干部何焦勤的脚步,组一行走进革命烈士何其荣的故居,感受当年何其荣同志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和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最后不幸牺牲的铁骨英魂。二楼的一个小屋子,曾是叶飞、阮英平等人召开地下革命会议的活动场所,彼时墙壁上还留下了不少革命活动会议记录。“何其荣烈士牺牲后,家人担忧革命活动会议记录、苏维埃政府公章、革命文件等被敌人发现,遂将其全部烧毁,现全部都无迹可寻。”何焦勤惋惜道。

图片7.png

夏村村位于赤溪镇东南部,全村共有670户2865人,以何姓为主,宋姓和周姓也颇多。据了解,夏村现存古民居90多栋,建造年代以清代为主,但还有相当数量的明代遗居,有两三座保留较为完整,均已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单。

图片8.png

图片9.png

远远望去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翘首耸立,斑驳高耸的围墙隔绝了喧闹,多了份古朴的历史风韵。这样一座饱经风霜却依旧挺立的古民居,让人不经感叹岁月的沧桑与无情。古宅大门上方的木披檐,彩绘、灰塑的门楣,青石雕刻的匾额,两旁苍劲的门联,无不显示出大户人家的细致。传统的抬梁、穿斗混合式的土木结构和外围土墙构成古民居大体结构,房屋近似西洋风格,八个房间八个天井,每间房光线充足,视野开阔,雕梁画栋,黄墙青瓦,古韵古风。据说这是夏村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古民居。

图片2.png

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格外宁静。何焦勤边走边介绍道,解放后,夏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8年,夏村村前溪建起了一座长达60米的六孔石桥,极大地方便了两岸六个村群众的生产生活;1988年,夏村小学建成,就读学生200多人,改变了孩子无校舍读书的状况;1997年村委楼拔地而起,2015年村集善堂(俗称前堂)建成,全村群众有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畅通宽敞的村前公路开通,通往宁德—赤溪,这增添的不仅是一条通道,更为老区逐梦未来注入了强大信心。

图片12.png

目前,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已初步完善,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了解,该村村民主要收入以水煮花生、甘蔗、火龙果、红肉蜜柚、牛奶草莓、砂糖橘等为主,人年均收入约1.7万元。“在发展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近年来,我们还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何焦勤表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产业兴旺为根本,以生态宜居为基础,以乡风文明为关键,以治理有效为保障,以生活服务为目的,夏村在积极推进中国传统古村落发展的同时,还不断向“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目标迈进。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如今,过上了幸福日子的夏村人民,继续弘扬老区精神,按照“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要求,在加快老区发展的新征程上激情满怀,昂然奋进。

图片13.png

社洋:红色热土孕育的美丽乡村

一道山路,九曲回旋,时而急弯陡坡,时而高山峡谷,隐藏于赤溪镇崇山峻岭中的社洋村,恰似一处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社洋村,位于宁德市赤溪镇东北部山区,属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136户609人,村民主要收入以稻谷、茶叶为主,有耕地715亩,林地8821亩,林木以松、杉为主。2018年,该村被评定为省级农民创业园;2020年,该村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1934年4月间,社洋村宣告成立安乐区苏维埃政府,杨益学当选为主席。同年6月,国民党伪87师和地方民团围攻社洋革命根据地,由杨纯海带领社洋赤卫队、林庆春带领福安红军、寿宁红军等在红军岭交战,最终因寡不敌众,社洋赤卫队队长杨纯海壮烈牺牲。社洋村遭受国民党“三光政策”摧毁,全村35座房屋被烧毁32座,32名青年遇害。1934年9月,曾志在社洋村领导分田运动;1953年,社洋村新建三栋房屋,每栋两层54套、162间,用于安置村民。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地处深山腹地的社洋村,谱写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事迹,造就出一批英雄儿女。革命战争年代,当地的群众举全村之力支持革命活动。一些村民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村民杨纯海、杨庆田、杨冬喜、杨第三、杨细嫩等14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社洋村是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传统,极具文化底蕴。村内至今还保留着社洋分田纪念地,其中,杨氏宗祠是社洋的红色坐标,它不仅是一座宗祠,更是一座具有跨区域性题材、内容丰富、感召力强的革命历史专题纪念馆。革命路线示意图、革命历史资料、展览墙等文字与图片无不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展示着安乐区苏维埃政府革命斗争史和社洋老区基点村的发展史。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走在村间小路,偶遇淳朴的村民,热情招呼大家小憩喝茶,谈吐间乡亲们正直憨厚、善良质朴。红色热土孕育了美丽乡村,搭上乡村游的春风,红色革命村“渐渐走红”。栖息在此的历代社洋村民,把勤劳汗水洒在这片沃土,将山川之胜藏于胸怀,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山高路远,交通闭塞,贫困落后,曾是革命老区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洋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路、水、电、村委楼等应有尽有。据了解,该村先后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清洁家园、架设路灯、改水改厕等行动,完善安全景观护岸、慈善幸福院、文化活动广场等建设,并对土地革命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漫步在新村,每个村民脸上都流露出欣喜的微笑,无不感叹气象万千的社洋村,带来幸福生活的好福祉!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如何摆脱贫困,如何追随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让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日日兴旺,是社洋村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不断探索、努力的方向。“立足社洋村的发展实际,从农业产业出发,由村委牵头支持村民种植200多亩金观音茶叶,并引入社洋坪益丰收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有特色、有市场、能赚钱、可持续的主导产业,我们要做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社洋村村书记杨金平说。

据介绍,社洋村充分发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以抓党建推动全村发展,以抓社会稳定促和谐,以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民风,以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淳朴的民风推动全村经济建设和乡村治理。杨金平表示,下一步,社洋将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同时继续做好红色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走文旅发展之路,使其成为革命老区摆脱贫困、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片22.png

“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老区人民是坚定的追随者。如今,革命老区赤溪人民不等不靠不要,凭着“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正同全国人民一起阔步前进在追梦路上。

相关链接: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一】周宁首洞: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二】周宁后垅:弘扬红色文化 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福安溪柄:让革命遗址的红色基因活起来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四】福安东坑:弘扬老区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五】福安后洋:要幸福就要奋斗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六】福安松罗: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七】福安观里:红色精神代代传 革命老区展新颜

【“革命遗址新故事”系列报道之八】宁德赤溪:凝心聚力 助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