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聚洋村:乡村振兴铆足劲 重锤敲出聚宝盆
2020-11-12   作者:王亦辉   来源:东源乡

十月秋意浓、

一隅菊花艳,

眼下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

东源乡宝聚洋村的菊花种植基地里一片片

各色的菊花海恣意怒放,

吸引着不少游客纷至沓来,

徜徉野花花世界。

乡韵悠悠,村风融融,近年来宝聚洋村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独有的地理优势,将域内特色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现如今,一幅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美丽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盘活主导产业 特色农业乘风起

“我们到基地种花、采花,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天有200元的收入,挣钱顾家两不误。”说起眼下的生活,正在忙着采摘的宝聚洋村脱贫户魏益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今年在基地务工收入达1万多元。

和魏益民同在一个基地劳作还有魏阿木、魏月香夫妇。“以前种茶叶,赚不到什么钱,只能图个温饱。现如今,将家里空闲的2亩地全部都流转给了村里,既收到租子,又挣到票子,比种地划算多了。”

通过这个产业基地受益的,远不止魏益民、魏阿木户。2019年,宝聚洋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和用力重点,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根据土壤、水肥、生长周期、轮作等要求和条件,将村里流转的35亩土地出租给福州升隆花艺有限公司,试种七月黄、九月红等品种菊花喜获成功,带动村民务工收入达20多万元。“基地每亩菊花产值发达4万元,务工成本就要1万元,平时的种植、管理都是村里的人,村民们每年都能从菊花种植中获得不小的收益。”宝聚洋村乡村振兴指导员赵世全高兴地说道。

缺乏特色产业、单一的收入结构是农民致贫的主要原因。除大力发展菊花产业之外,2017年村委大力扶持天岩农民合作社,把被村民乱占的荒废田改造成种植园。园中种植40亩穆阳水蜜桃和10亩东魁杨梅,以传帮带、老带新的方式带动村民20多人发展采摘经济,并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保障贫困户的收益。

“下一步,村里将以‘花海经济’和‘采摘经济’核心,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拓展菊花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宝聚洋村党总支书记魏建禄说。

扮靓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入画中

村道通畅、屋舍整齐、沟渠清澈……近年来,宝聚洋村以“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现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脸”。

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在绿化带的映衬下,犹如一条飘落在农田中的“丝带”连接了村庄南北。“如今我们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开鲜花。”宝聚洋村村民彭丽月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满面幸福地对笔者感慨道。彭丽月是2008年从外村嫁过来的,今年40岁的她见证宝聚洋村历史变化。

10年前,宝聚洋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偏僻小山村。全村没有一间新房,危旧房、露天粪坑随处可见。进村的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更别提广场、公厕等基础设施。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全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谋生。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宝聚洋村筹措资金388.1万元,对村内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拓宽村主干道4.5米,硬化村内1.1公里的背街小巷道路;整治裸房、立面5427平方米,植树绿化近1万平方米;新建荷花池、旅游公厕、停车场、垃圾中转站、景观步行道等。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2018年,全村46户率先完成改水改厕。在村民魏陈福家,改建的厕所干干净净,过去“两块砖、一个坑、蛆蝇滋生臭烘烘”的状况一去不复返。家家户户白墙青瓦,曾经堆放在门前的柴草垛、杂物堆不见踪影,房前屋后都栽植树木和花草。“小厕所解决了大问题,现在居住环境越来越干净,和城里的差别越来越小。大家都认为,城里的大房子还不如村里的小别墅。”魏陈福笑道。

优化田园经济 内外兼修迎客来

以农兴旅,以旅强农。2018年,优化田园经济内外兼修迎客来宝聚洋村以乡土田园生态景观为主格局,在保护农田肌理、溪流水景等自然元素基础上,利用村内天然的优势资源,积极拓展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思路,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田园旅游,吸引了远近游客前来观光,当地农民也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致富道路。

“家里几亩杨梅林,往年成熟了,都要运到城里卖。而今年六月,杨梅刚刚摘下来就被前来赏花的游客采购一空,连在树上的都被预订了。”魏玉山指着不远处的山头说道。魏玉山种植杨梅已经5年了,从前杨梅上市的季节,一家人正忙活着运产品、找销路,收入也不理想。现如今,在乡村生态游的推动下,绿色生态的杨梅成为游客的青睐品。不愁销路,节约人工成本,每年还能增收1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收入也节节攀升。一业兴,百业旺。不仅村内的纯天然水蜜桃、杨梅、甜橘柚等农产品成了抢手货,村民们还将自家农宅农院进行了美化和提升改造,办起了农家乐,积极开发农林观光、农事体验、赏花采摘、生态休闲游,彻底将“青山”变成“金山”,“风景”变成“产值”,“美丽”变成“生产力”。2019年,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几乎为零增长至10.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02万元增长至1.57万元。

“下一步宝聚洋村将借助既有的田园景观、特色耕作、绿水青山、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各类资源,立项推进省级鄂西红豆树采种基地建设,打造一个200多亩的农业采摘园和农业观光基地,并配套特色古宅保护、村尾龙井景观开发,发展乡村旅游体验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宝聚洋村乡村振兴指导员赵世全说道。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