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留住“绿水青山” 造就“金山银山”
2020-12-31   来源:东南网

东山是全国第六、全省第二大海岛县,总面积248.9平方公里,辖一个开发区、七个镇、61个行政村、19个社区,户籍人口22.17万。近年来,东山县委、县政府接好谷文昌老书记生态文明“接力棒”,围绕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探索走出一条独具东山特色和海岛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获评全国首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全国十大美丽海岛评选第一,连续五年蝉联“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等荣誉,被作为33个全国生态保护和建设典型示范区之一向全国推广。优越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推东山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

秉承“一个理念”,引领生态文明

东山县始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大力弘扬谷文昌精神,坚持把生态作为“生命线”和“发展轴”、作为历届县委县政府的责任使命,谋定建设“生态旅游岛·富美新东山”的美好愿景,推动东山建设“生态旅游岛”连续进入省“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行动”,与工业发展、全域旅游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为“两山”基地创建谋篇布局、凝结共识、聚力推动。

建立“两套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坚决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层层落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

一方面,抓好规划带动。坚持“生态东山、规划先行”,以进入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县为契机,编制并颁布实施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海洋功能区划、森林县城、城乡污水、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等专项规划,为实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强化司法保障。推动出台《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成立全国首个由最高法院、省法院、市法院、县法院四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推动森林公安转隶入列县公安局,成立“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县公安局生态环境资源管理大队”,为生态资源保护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三年来解决诉前调解辖区生态纠纷 112 起,审结涉生态审判案件 146件,东山法院生态司法、检察院生态公益诉讼走在全省前列。

调和“三色基调”,守护绿水青山

弘扬谷文昌老书记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改变东山的生态理念,以实际行动接好这一“接力棒”。

一是致力打造绿色海岛。全岛抓造林,坚持“每年至少投入5000万元、绿化1万亩”。三年来,累计投入1.91亿元造林1.945万亩,全岛绿化率超过94%。新建泥岸基干林带220多亩,实施金銮湾、屿南湾8.4公里基干林带修复改造等工程。城乡抓绿化,城区方面,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金銮花海、迎宾大道绿化景观工程。五年来,累计实施市政绿化面积近2000亩;投入2500万元实施总长38.35公里的主干道两侧绿化和景观提升。乡村方面,投资1122.3万元抓村庄绿化、景观提升,全县拥有乡村景观林146亩,村道两侧绿化面积1332亩。全域提“气质”,实施“气质”污染综合整治计划,累计拆除禁养区、可养区250头以下和升级改造不达标的养猪场1947家,渣土车全市考核排名第1。2019年东山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5%。

二是致力打造蓝色湾区。坚决守护好海岸、海湾、海岛、海滩、海水“五海”资源,下大力气推进海洋生态综合整治。海岸保护方面,率先在全省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设高潮位内侧200米限建区。推进总投资1.25亿元的八尺门贯通工程,安排1.15亿元实施乌礁湾等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为东山腾出生态腹地、经济热土。海湾保护方面,重拳开展鲍鱼、虾池等无序养殖乱象整治,规划乌礁湾大型塑胶网箱海水养殖基地,发展抗风浪大型深水网箱40口;推进下西坑规范化养殖试点,清理港区、航道1100多亩,开展9200亩海域论证评审、办理5663亩海域使用权证,引导湾区养殖规范化、湾区保护制度化。海滩保护方面,常态开展海漂垃圾清理、海滩卫生保洁等工作,开展综合整治盗采海砂专项行动,重拳打击盗采海砂等违法行为,累计查获涉嫌非法销售海砂刑事案件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海岛保护方面,突破停滞13年的马銮湾养殖清退,迁移拆除网箱超1.5万格,受到央视、福建日报等权威媒体聚焦报道;拆除马鞍屿等无人岛“两违”800平方米并恢复生态原貌;三年来累计清退或迁移对面屿、东门屿、大坪屿等无人岛周边渔排超3.5万格、筏式吊养约4000亩,真正让“无人岛、有人管、有人治”。海水保护方面,设立20个海水监测站点,实施常态监测、动态整治,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达标率达92.6%。

三是致力打造暖色家园。着眼生态宜居、生态惠民,建立健全普惠城乡、造福群众的生态防护“三张网”:生态安全网全岛覆盖。持续抓污染源大排查大整治,177个污染源整治到位。围绕“控增减存”,三年来拆违超200万平方米,恢复利用245万平方米;投入5.6亿元建设岛外引水第二水源工程,投建日产5万吨的第二水厂,完成遗留9年的红旗水库内坑自然村221户870余人搬迁安置,从源头上保护东山唯一水源地(红旗水库)生态水质安全。环卫保洁网城乡统一。全县拥有日处理350吨无害化垃圾处理场1座,投资4365万元建设12座垃圾中转站、67个垃圾驿站,财政每年安排超过2000万元保洁经费,按照全县人口的1.5-2.5‰、3‰配备城区、乡村保洁员,城乡垃圾实现当天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重点路段实施“全天候”保洁,西埔、铜陵城区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今年来,成立环境集团,对城乡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实行市场化运营、一体化整合、精细化管理。污水处理网全域一体。编制《东山县城乡污水专项规划》,投资5.14亿元,改造提升双东污水处理厂,新建长山尾、城垵、陈城污水处理厂和9个村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能力达7.25万吨,可实现全县污水100%处理。投资5.8亿元,建设133.6公里污水管网和16座污水提升泵站,建成后全县基本构成城乡污水收集网。

打通“四个通道”,造就金山银山

运用“生态+”理念,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致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一是打通“生态+水产”的转换通道。向远洋要资源,扶持发展远洋渔业,帮扶海之星、远德胜远洋渔业公司发展,已建成下水远洋渔船20艘,形成全市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2019年产量3.4万吨。向规范要潜力,实施《东山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海水养殖产量27.34万吨,比增11.2%。水产品量大质优,出口位居全国县级首位,成为“国家海捕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进入“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名单。向线上要空间,扶持壮大水产电商,拥有125家电商企业、近千家网店微商,打造上捷电商产业园、西海岸电商产业园、澳角水产电商一条街等新兴产业基地,2019年全县电商交易额17.82亿元,同比增长26.92%。

二是打通“生态+农业”的转换通道。在用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市农民创业示范园等平台的基础上,依靠海岛良好的土质、水质及气候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引入推广台湾青枣、莲雾、百香果、凤梨释迦等优新水果种植,涌现一批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建成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拥有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万亩,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4万元,已多年稳居全市第一。

三是打通“生态+工业”的转换通道。坚持工业服从生态、服从环境,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区工业效益。优化工业布局,在主岛东北、西北部,布局着海洋生物科技园、玻璃及新材料产业园,把分布城区的工业企业退出城区、进入园区,实现集中排放、集约发展,为城市绿色发展腾空间、为工业绿色发展搭平台。提升准入门槛,实施“三高禁入”(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新工业项目),加强 “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规范落实,严把工业项目环保关。推动产业转型,三年来累计投资54.32亿元实施134个工业和技改项目,助力企业节能降耗、技改转型,腾新等12家企业分别列入省级技术创新和“两化融合”项目。2019年规模工业产值373.8亿元,增长9.8%;规模工业增加值101.2亿元,增长9.5%。

四是打通“生态+旅游”的转换通道。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一是依托“生态”布局旅游。依托全县固有的生态资源、生态美景,统筹规划全县旅游布局。谋划“一带、两点、全域”的生态旅游空间布局,“一带”即以苏峰山景区、南门湾、屿南湾、马銮湾、金銮湾等东南滨海景观为主轴,连片打造、整体提升。“两点”即以两个主城区宜居设施为支撑,实施生态提升、业态拓展。“全域”即因地而异、因村而异、因景而异,把全岛作为一个大的景区来打造,实施“1镇2个村,1镇1日游”,依托各镇各村生态特色资源,推动生态旅游全域铺开。二是聚焦“生态”打响品牌。突出“海上东山,旅居福地”的主题,主打“生态旅游”品牌,挖掘整合谷公、关帝、黄道周“三公”文化,成功举办环东山湾汽车拉力赛、帆船帆船赛、国际半程马拉松等重要赛事,吸引央级媒体宣传东山生态美景。三是围绕“生态”谋划项目。建设总投资68.88亿元,依山临海、移步是景的生态环岛路,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国家“十二五”公路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和生态公路低碳化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项目;高标准建设帆船帆板、汽车拉力、文旅影视、摄影写生、研学旅培训“五个基地”;推进南门湾片区、关公广场、鱼骨沙洲综合体、海湾公园等高端旅游度假休闲项目落户东山,拓展东山特色的生态旅游业态。打造生态前何、岐下渔家傲等乡村旅游项目。近年来,全县游客人数、旅游收入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9年接待游客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2亿元。

责任编辑:知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