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硖门畲族乡地处福鼎市东南沿海,三面环山,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12000多亩。近年来,该乡抓源头、控质量,严格把控茶园管理及茶叶交易等各项程序规范,打出一套“组合拳”,全力推进茶园基地化、茶叶生态化、产业标准化发展,打响“生态畲乡白茶”品牌。
齐抓共管 畲乡茶飘香
茶园巧“梳妆”,沃野生“绿金”。
走进硖门畲族乡东稼村有机茶园,一块块醒目鲜艳的粘虫黄板,扦插于翠绿的茶树间,格外醒目。技术人员介绍,这是利用昆虫的趋黄性,来诱杀农业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技术,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促进茶叶质量安全,同时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种茶、采茶、制茶、晒茶……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在安全、绿色、健康的背后,硖门畲族乡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茶产业走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我们坚持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严格管控除草剂销售渠道、严密巡航违规使用除草剂、严厉治理茶叶‘落地晒’。”硖门畲族乡人大主席林如海介绍,在日常工作中,该乡通过无人机巡山、宣传车、召开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工作座谈会、村规民约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逐步转变茶农惯性用药思维,并积极对接茶园管理专家组,做好茶园冬季防控、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今年2月,硖门畲族乡又主动对接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为茶企、茶青经纪人、茶农发放大数据茶园信息卡,通过茶青凭证交易、企业凭码销售的方式,完成产区溯源、品种溯源,推动茶叶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辨识度。
如今,每一件茶叶产品都被赋予唯一可追溯的“身份证”二维码。消费者买到茶叶后,只要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茶叶产自哪里,采摘、加工、包装等工序的时间一目了然。
“产”“管”两手抓,质量有保障。“在推进茶叶生态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阵痛’,但只要政府、茶企、茶农、茶青经纪人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开辟出一条新路。”林如海说,福鼎白茶正处于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高速发展阶段,该乡将以此为契机,争取在两年内把“生态畲乡白茶”推向一个新的里程碑。
凝聚共识 兴旺茶产业
2021年1月27日,硖门畲族乡茶业商会正式成立,茶企代表们共同签订《福鼎市硖门畲族乡茶业商会茶业质量安全诚信自律承诺书》,庄严承诺为畲乡茶产业生态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组建这个茶业商会的目的,就是依托有影响力的企业龙头人,选优配强商会会员,充分发挥茶业商会行业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倡导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保质保量、公平竞争。”商会副会长黄颜奋说,围绕生态茶园建设,该商会又讨论提出了2021年“第一号公约”。
据介绍,在加强茶园生态管理的基础上,硖门畲族乡茶业商会倡导各茶企建立茶农激励机制,对严格执行茶园绿色防控的茶农,制定绿色反哺激励机制,提高茶农收入,保证茶农“减产不减收入”。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公司+企业联合社+农民利益激励”“村级组织+区域茶企联合+社会化绿色防控”等模式,加快茶园基地化建设,拓宽茶叶产业发展空间。
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硖门畲族乡茶业商会持续聚焦生态畲乡白茶品牌培育,为茶产业发展赋能增效。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形成‘制茶有标准、晒茶不落地、农残严抑控、压饼不做假、年份要真实、经营要诚信’的行业自律共识。”黄颜奋表示,对于违反茶叶质量安全的企业,硖门畲族乡茶业商会将以商会章程予以制止,并严厉打击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外地茶青假冒福鼎白茶等恶性竞争、虚假宣传行为,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绿色种植 打造生态茶
春光暖阳催人勤。在硖门畲族乡瑞云村上洋自然村,茶农王日斌身挎茶篓,熟练地采摘春茶鲜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我家茶园从五六年前开始推广种植有机茶,不打农药,不打除草剂。”王日斌笑着说,采用生态种植后,茶叶的产量产值不降反升,甚至达到了欧盟认证的标准。根据茶园管理专家指导和乡里安排,今年5月份春茶结束,大家还要更换一批粘虫黄板,并通过无人机防治和人工防治作为茶园病虫害的补充手段。
另一边,该乡龙头茶企畲依茗有机茶基地,绿意盎然,茶香悠悠萦绕,同样也是一派茶叶采收繁忙的景象。
与如今不同的是,早年的基地,杂草丛生,蜘蛛网、昆虫随处可见,恍若荒野。但畲依茗董事长郑为铨却始终坚持“宁可茶叶被虫咬,茶叶也不能沾农药”。在大陆任教的台湾农业专家刘善胜听闻后,便亲赴福鼎和他一起早出晚归,最终通过“植物+昆虫生态系统”的有机种植技术扫除虫害。
“我们想把这片茶园打造成福鼎有机白茶管理的样板基地,从源头开始管控,确保消费者喝的每一口有机茶都是健康茶、放心茶。”郑为铨说。
创新引领,打造畲乡特色精品生态茶。为鼓励茶农坚持种植生态白茶,畲依茗还与王日斌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50%的价格进行收购,带动茶叶种植规模化、生态化和产业化。
如今,王日斌家的茶叶产值每亩扣除成本可达11000元以上。以王日斌为代表的茶农们种植热情愈发高涨,更加坚定了走生态白茶这条路的决心。“相信我们的生态茶会越种越好!”王日斌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