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泉州市政府办近日印发通知,正式启动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2021年,泉州将对符合养殖规划海区的筏式吊养、木质网箱等传统养殖设施集中开展改造,升级为环保型塑胶浮球,同步发展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同时,禁止新增使用木板、泡沫浮球等海上传统养殖设施,使泉州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海上田园”。
利好 减少海漂垃圾 提升渔业产量
福建是渔业大省,海水养殖产量居全国首位。但传统的养殖设施和“无序、无度”的粗放养殖模式,带来了养殖密集、空间挤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2021年4月,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拉开全省沿海地区集中开展海上养殖转型升级的大幕。
“实施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现有传统养殖渔排10868口、贝藻类筏式养殖泡沫浮球20685亩。目前,泉州海上养殖设施基本还是传统的“木质渔排+泡沫浮球”,在生产作业中容易产生海漂垃圾,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泉州启动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不仅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海漂垃圾的产生,还能促进渔业产业提质增效,预计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左右的产量。”该负责人说。
行动 月底前启动改造 推动渔旅融合发展
根据行动方案,5月底前,泉州将全面启动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并按序时进度推进;6—10月,将对已完工项目按技术规范组织验收;12月底前,全面完成升级改造任务。
“我们将从源头治理入手,加强废旧设施处置,严格技术规范和质量监管,同时强化养殖设施源头管控,引导岸上泡沫浮球加工企业等及时做好生产调整等工作,从源头上阻断非环保养殖设施向海上输送。”该负责人表示。
在传统渔排改造的基础上,泉州还鼓励在适养海区发展深远海养殖,着力推动发展“渔旅结合”。支持沿海有关县(市、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配套建设观光摄影点、休闲垂钓等设施,发展渔农乐、休闲垂钓、渔事体验、渔业文创基地等商旅融合业态,实现海上养殖和生态旅游紧密融合,推动“渔旅结合”全产业链发展。
激励 今年通过验收可获财政奖励
根据资金补助规定,省级、市级、县级财政分别按照相关文件应补助总额的60%(折合投资额30%)、20%(折合投资额10%)、20%(折合投资额10%)进行补助,其余升级改造项目资金(折合投资额50%)由渔民或村(社区)承担。为推进项目建设,市级财政对升级改造项目实行激励奖励制度,对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升级改造并通过验收的县(市、区),县级财政所承担的20%(折合投资额10%)补助部分,由市级财政给予奖励,未能按时完成的县(市、区)自行承担。
他 山 之 石
宁德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宁德依山面海,坐拥三都澳、沙埕港等优良港湾。2000年以来,三都澳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度”问题严重。每年约有100万个易破碎、难分解的泡沫浮球成为海上垃圾,使水域污染日益严重,加剧海水富营养化,病害频繁发生。2017年,福建省部分海域高密度养殖问题引起中央环保督察组关注,并被要求整改。为此,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全省海水养殖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借此契机,宁德全面打响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攻坚战,清退及升级改造渔排、贝藻类,清理海漂垃圾、泡沫浮球,同步推进养殖设备升级,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通过渔旅融合,也带动了渔民增收致富。( 谢曦 尤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