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国烹饪协会在武汉潜江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研讨会”,并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推进指导委员会。该会议旨在发挥协会的平台作用、联合各方资源的优势,从扶持传承主体、激发传承活力、优化传承模式、扩大传承范围、鼓励传承创新、扩大实践与认知范围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的保护传承,有效传续中餐所覆盖的丰富技艺与传统知识。
我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应邀出席会议,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推进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
中国烹饪协会作为覆盖全国餐饮行业和烹饪领域的行业组织,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2020 年 12 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中国烹饪协会申报的“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正式列入其中。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也是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长久积淀和宝贵财富。
各族人民关于食材与烹饪的知识、智慧、实践和经验,传承了几千年的独特风味,形成人们关于食材遴选、配伍、加工、烹制及消费体验的完整、丰富、多维的认知和知识体系。包含了接纳自然馈赠、遵从物候时节、守正天人合一、强调五味调和、注重实用有效等丰富的思想,展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程中渐次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理念。
饮食非遗的特性决定了饮食非遗要活态保护,仅仅放在博物馆里的饮食非遗是没有生命力的。饮食非遗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把握“变”与“不变”是极其重要的。
蛤老大致力于非遗保护工作,传承精髓,促进餐饮行业品质化发展,为舌尖上的非遗,贡献“海洋智慧”,打造“健康”调味品。
沿海百姓自古就有提炼花蛤汁作为烹饪调味佳品的传统技艺,但传统方法熬制蛤汁耗时费工,工艺流程复杂,保质期短。在民间传统技艺的启发之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花蛤中活性成分的技术逐渐成熟,生产蛤晶产品已经有了坚实的实践依据和科学依据。可以说,蛤晶是在民间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突破性创新与发展。
非遗的“不变”
蛤晶、蛤露有效地保留了花蛤的原质营养。除提供纯正天然花蛤风味及口感外,二者同时富含蛋白质、牛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矿物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非遗的“变”
以客户需求作为研发生产的目标,定制化生产高性价比的调味产品,通过蛤晶扩展出丰富的产品线。在蛤晶的基础上,研发了酸菜鱼、水煮鱼、老母鸡、牛肉等风味的多种风味调味料,并生产定制多款应用火锅底料产品,如番茄火锅底料、骨汤火锅底料、菌汤火锅底料等。不断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可能性。
近几年伴随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社交媒体对小龙虾的大量宣传,爱吃小龙虾的“吃货”数量不断增多。小龙虾作为夜宵界的“网红”,市场热度持续攀升。2015-2019年,中国小龙虾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小龙虾产量由72.3万吨增长至245.9万吨,小龙虾消费量由70.9万吨增长至238.5万吨。中国小龙虾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其产业链不断完善优化,行业模式由最初“捕捞+餐饮”的简单模式发展至“养殖捕捞+加工零售+餐饮”的全产业链模式,行业逐渐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蛤老大关注这一市场,寻找目前小龙虾烹饪存在的痛点,并解决这些痛点。蛤晶是天然增鲜调味品,其独有的鲜味氨基酸,能去除小龙虾的土腥味,并且蛤晶富含蛋白质,可以补充因低温冷冻流失的蛋白质,让人们更好地品尝到小龙虾的鲜味。
目前,蛤老大对于小龙虾系列产品的开发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不久后,将给大家带来有着传统饮食魅力的“网红”食品,让饮食非遗在现代迸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