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园林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晓:守园林初心“绣”绿色家园
2021-07-12   作者:段金柱 吴旭涛   来源:福建日报

来到街头公园,检查建设工地,提出绿化提升意见……4日,刚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杨晓,迅速回到工作岗位,利用周末时间,到台江区实地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并在一线推动问题解决。

杨晓是“老园林”,从大学毕业至今,从事园林工作已有30多年。作为福州市园林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榕城更绿、生态更美。

提起她,福州园林人印象深刻的是:干练齐耳的短发,黝黑的皮肤,一双时常沾着泥土的运动鞋。这都是走路走出来的。久而久之,她养成了一个习惯:走到哪儿,都随身带上一支笔、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园林绿化各种资料。就这样,她先后做了六七十本笔记,收集各类设计图纸、图片上千份,积累各类资料十余箱。这些笔记,为福州园林建设解决了不少问题。

近年来,随着福州强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大力建设公园和步道,城区绿化水平不断提升。不过,在人行干道、边边角角,是不是还可以再种树、补绿?

为此,杨晓带头创新推出独特的一线工作法——“走路工作法”:每周四晚上,召集市园林中心、相关城区园林建设者一起,选择一条路,边走边找寻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2017年5月开始,除了下雨或晚上有会议等安排,“星期四—现场”微信群一声招呼,大家按时行走。“能在一线解决的,绝不在会议室里耽误时间。”这是杨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一工作法,让会议室里需要半个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现场10分钟内就能解决。

“做园林工作就像为城市画一幅画,只有到了现场才会做得生动、精准。”从此,杨晓把会议尽可能多地搬到建设现场、马路上和公园里,开会不按分秒来计算,而以公里为计量单位。

“走”到现场,党建工作也做到了现场。与园林的业务工作相结合,她带领大家探索创建了“班子巡街”“服务基层年”等工作方法,也形成了“守园林初心‘绣’绿色家园”等党建品牌。园林中心的老骨干、新党员在杨晓的鼓励下积极沉到一线,哪里需要就立即去现场支援,在磨炼中形成了一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真诚为群众办事的园林队伍。

“走路工作法”引领,福州市园林中心的工作人员走遍了闽江两岸,走出了342条林荫道、173个交通等候区和公交站遮阴工程,补植了50万棵树木,走出了加密、加厚、填空白、加品种、添层次等15种城区绿化提升模式。

榕城更绿了,还要绿得有品质、有创意。“园林不仅仅是绿化,也是一种艺术创造,理应带给市民身与心的享受。”坚守这一情怀,杨晓提出了“享绿”的概念:要让市民充分享受绿意,享受绿地;同时增加休憩空间,提高出行品质。

这就需要发挥园林从业者的个性和创造力,如何做到?杨晓创新设立了5个园林系统的“党员品牌工作室”,由系统内获奖的园林技能大师作为带头人,定期开办技能培训班,还组建了技能培训小组,引导大家发挥各自所长。

果然,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了——上下杭的花草延伸出闽都文化的意涵,内河两岸的绿色串珠向街巷和社区延伸,市民拍照的取景地也从商铺、灯光变成了园林造景。

城市美不美,市民说了算。“我们要从百姓的期盼中找项目,从百姓的需求中做项目,才能把园林绿化做到百姓的心坎上。”杨晓说。

其实,常常“走”在街头巷尾、公园工地,不少市民都认识杨晓,常常当面向她提意见。哪里的树木种植在问题,哪里还有补种空间,她都一一记下,带回去处理。

一位老人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解决后,还打来电话反馈:“说明你们真的有把群众的话放在心上。”这也启发了杨晓:为何不建立渠道,让更多市民也参与到园林建设中来?

说干就干,2019年初,“福州园林”公众号上,开通了“绿色银行”,市民在街头发现的绿化问题都可以在此反映。公园里也同步创新开展“市民园长”试点,邀请市民参与城市公园的共建共享共治。

今年,沟通渠道进一步畅通。依托近邻党建,园林中心从社区中收集居民意见。目前根据建议,已在硬件上增设母婴室、直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在软件上定期举办植树、插花等专场活动。

脚踏实地,路越走越“绿”。4月23日,“中国美好生活城市”系列榜单公布,福州获评“十大大美之城”。其中,在有关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服务的20多项满意度指标中,福州公园绿地的满意度高居榜首,高出了全国平均值11个百分点。

“我将和园林人一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继续脚踏实地做好园林工作,努力把福州建设得更加美好,让福州这座‘千园之城’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杨晓说。

责任编辑:小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