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沧龙村:“水乡渔村”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子
2021-07-13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水乡渔村”沧龙村位于清流县嵩口镇南面,安砂水库上游,距离城区约28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85户1030人,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其中渔业专业合作社6个。近年来,沧龙村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心,以“党建引领+机制创新”为引领,以推进农旅融合为抓手,打好“渔业+康养+乡村文化”组合牌,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民生改善、兴盛善治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该村先后获评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在2017年脱贫摘帽基础上,再获省级乡村特色扶贫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及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等荣誉。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19771元,村自有经营性收入达22.5万元,是2015年列入贫困村时的20余倍,其中乡村旅游收入达7万元。 

ba0f-kaaxtfn8960269.jpg

“党建引领+机制创新”,找准富民产业“突破口” 

渔业产业是沧龙村的特色重点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沧龙村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创新产业帮带模式,推进渔业产业向技术型、增收型、效益型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以支部为堡垒,培育一批党员能人。沧龙村组建渔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村级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选拔党员能手陈志明担任党总支书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志仁担任渔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组织能力、渔业养殖过硬的人员吸收进支部班子,夯实基层,建强堡垒,党组织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能力大大提升。同时,新改扩建村级阵地、党群活动室、合作社大楼等,严格执行村干部坐班值班、集中办公、理论学习、党日活动等制度,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保证支部工作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 

以支部为核心,推动渔业产业升级。以沧龙村渔业合作社党支部为核心,牵头实施“六统一”经营管理模式(统一投放规模优质苗种、统一注射草鱼冻干疫苗、统一投喂高效配合饲料、统一调控水环境、统一注册清流溪鱼商标和统一配送销售),有效提升渔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在全省率先引进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实现高密度零污染养殖,每亩养殖利润增加40%。实施活鱼电商战略,打通“沧龙-厦门”专线,通过充氧装袋技术实行溪鱼鲜活包装、网上售卖,带动销售额增长30%以上。如今,“清流溪鱼”已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无公害产品”并注册地理标志,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支部为纽带,构建“三加”帮扶体系。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沧龙村党总支推行构建“支部+协会”“党员+能人”“公司+农户”的“三加”联动体系,实施“生产大户带小户”“党员能手带贫困户”“产业示范村带贫困村”的“三带”联帮模式,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立标准养殖示范岗、信息咨询服务岗、技术指导服务岗、溪鱼销售服务岗、渔业发展监督岗5个岗位,组织党员能人帮扶联系1-2户贫困户,每月至少联系帮扶对象1-2次,落实技术、资金、信息帮扶,让党员社员认岗、领岗、履责,做到有为有位。先后带动7户贫困户发展鱼塘45亩,顺利实现脱贫,并成功辐射周边4个村发展渔业养殖2000余亩,每户年均收入约4万元以上。 

“乡村治理+环境优化”,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沧龙村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改善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硬件完善、集中整治和长效管护相结合,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宜居的“底色”。 

“全域化”补短板,提升乡村颜值。围绕“水乡渔村”品牌升级,以“留住乡愁、展现渔趣、绽放村颜”为重点,推进村容村貌整体颜值提升。一方面,留住渔村乡愁。严格按照“五清楚、二特色、一机制”要求,对村内原有传统建筑,坚持修旧如旧,不搞大拆大建。同时,提升渔村风貌。整合农业开发、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等项目,用好上级财政投入资金,完善通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先后实施缆线乱象整治、门墙屋后整治、污水处理整治、文化公园工程等重点项目,拆除破旧房屋、乱搭盖房屋1600余平方,修建排水渠2.8公里,拓宽改造道路2.5公里,配套建设污水处理池、污水氧化塘、公园、停车场等,乡村颜值得到整体优化,2017年获评“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 

“制度化”严考评,擦亮宜居底色。为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沧龙村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理事会和住村工作队每月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各户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房前屋后整洁以及卫生保洁费缴纳情况。检查结果提交“村两委”研究后,每季度对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家禽圈养、维护公共服务设施、积极缴纳卫生保洁费、定点投放、不乱扔乱丢垃圾的进行“红榜”点赞并在年底统一兑现奖励,对拒不缴纳或累次拖欠卫生保洁费、故意损毁公共服务设施、乱丢乱扔垃圾、不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的进行“黑榜”曝光,并在村务公开栏、村组政策法规宣传栏进行公示亮丑,真正做到“整洁一家、带动一户、示范一村”的良好效应。截至目前,累计开展评比5次,“红榜”点赞19户,“黑榜”曝光17户。 

“长效化”抓管护,弘扬文明新风。将村容村貌整治与创建省级文明乡村相结合,创新长效化管护机制。以整村推进为目标,以就近整合为原则,按照网格划分配备保洁员,配齐配全垃圾板车、垃圾三轮车、干湿垃圾桶等硬件基础设施,统一制作“门前三包”责任牌、责任区划分公示牌,建立工作标准、实行定岗、定人、定时、定路段、定任务的“五定”责任制,对门前垃圾进行常态清理。建立以村两委干部、村聘干部、保洁员为网格长及专职网格员,村党员骨干为兼职网格员,住村工作队为网格指导员的“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网格职责范围,明晰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各流程及具体要求,构筑“履职、监督、指导”三级责任体系,凝聚各方共识,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沧龙村被评为“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 

“激活主体+强村富民”,打通农旅融合“新路子” 

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激发农民参与农旅发展的主体意识,着力把沧龙村打造为城乡居民回归田园、休闲度假的新热地,构建强村富民的良性循环体系。 

组合旅游元素,打造花样渔村。依托优质产业基础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势,紧跟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借力扶贫、乡村振兴、库区移民等扶持政策东风,融合渔村、花海、雾森、森林康养、网红设施等元素,先后策划实施七彩花海、雾森渔村、DIY餐厅、小木屋、登山步道、环路自行车道(滨河漫步道)及丛林穿越项目、渔村集市等一批项目,“水乡渔村”初具雏形,2020年开放至今累计吸引旅客7万余人次,成为清流周边节假日“吃住游娱一体化”的网红打卡热地。 

聚焦游客体验,打造休闲胜地。紧盯“五一”、端午节、国庆节等旅游热点时段,聚焦游客体验需求,适时推出打糍粑、炸油饼、捞鱼等农事体验项目,努力做到吸引到人,留得住人。结合休闲游乐场地、农家柴火灶、自助烧烤等配套设施,与专业旅行社对接,策划“六一”亲子游、秋游团建、冬日露营、渔村篝火晚会等活动,形成持续性的旅游吸引力与行业竞争力。 

农民主体参与,实现共惠共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村集体为单位成立沧龙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前期充分征求村民代表、户代表意见基础上,以公司年度营业额超过50万元为标准,按分段提取、累计计算、固定比例方式分红给河前组在籍村民和村集体,激活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积极性。突出“政府引导,支部带头”模式,出台农家乐扶持奖励措施,通过统一名片、店招、服务和餐标,由村干部示范带头在家门口创办农家乐,从而带动10余户村民创办农家乐和小吃摊,并通过兴办DIY餐厅、休闲游乐体验项目、精品民宿等项目新增前台服务、厨师、门卫等就业岗位5个,人均增收2万余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万余元。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