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福建竞逐“深蓝”
2021-07-17   作者:郑雨萱 林蔚   来源:福建日报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始终是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如何经略海洋,由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迈进?15日,省政协就“做大做强福建海洋经济”进行专题协商。政协委员及有关方面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基层干部围绕探索海洋产业新“蓝海”、实现循环可持续、扩大蓝色“朋友圈”等方面展开协商交流,为福建省向海图强、走向“深蓝”集思广益、凝智聚力。

探索海洋产业“新蓝海”

2020年福建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05万亿元,占全省GDP的23.9%。然而,省政协课题组的调研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比“十二五”下降5.1个百分点。2020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增速下降8.1%,总量与广东、山东等海洋大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海洋产业层次不高、近海开发过度和深远海利用不足等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建议发展深远海风电和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福建可以进一步深化与国字号科研大院大所的合作,使得丰富的海洋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既紧盯新兴前沿产业的培育发展,也深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会人员碰撞思想火花,热议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球首创深海2500米采矿船,建造亚太地区最大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全国首创深远海机械化养殖平台“福鲍1号”……近年来,福建省闽江口、环三都澳和厦漳湾等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在装备制造领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一系列重大装备表现亮眼。

省政协常委薛雄志在代表民建福建省委员会发言时建议,福建省在“十四五”期间,重点面向海洋风能工程、深远海大型养殖和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发展装备和船舶,培育一批具有工程总包能力和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带动海工装备配套高端化、全产业链发展。

做大地下水封洞库储油产业,发展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打造“数字海洋产业”福建示范区,提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与会各方纷纷建言献策,助力福建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打造立足东南、面向全球的海洋强省。

“我们将重点突破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新领域新业态,努力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省发改委在协商会上及时回应,将加快制定海洋信息、海上风电、地下水封洞库、深海装备养殖、“海上福建”建设基金等重点项目工作方案。

共绘海洋“生态蓝”

“对海洋生态环境最为挑剔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如今频繁出现在宁德海域!”在视频连线中,宁德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梁敏生向大家展示了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前后对比,分享海域生态环境改善后带来的可喜变化。

宁德海域面积大,海岸线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黄鱼育苗和养殖等技术逐步成熟,宁德海洋渔业迅猛发展。然而,由于海上养殖业盲目扩张、恶性膨胀、急剧挤压,大量易破碎、难分解的泡沫浮球成为海上垃圾,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和海上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8年以来,宁德市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在两年多时间内实现海洋生态修复、养殖升级、环境美化,“宁德清海模式”也成为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典型。

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近年来,福建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率先开通福建海洋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开展以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及其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建立实施了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近岸海域国考点优良水质比例达82.9%。

福建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海洋碳汇技术研发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科研环境。

“福建省要在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方面发掘更大的经济潜力和发展动力,加强对海洋碳汇技术和交易的研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省政协常委焦念志在视频连线中聚焦碳中和话题,建议深入开展海洋碳汇科学研究,以九龙江、闽江等重要流域为试点,探索建立陆海联动的碳汇通量立体观测网络;完善水体评估指标,贡献海洋碳汇价值;整合海洋相关学科力量,加快海洋碳中和核算机制与方法学研究,研发海洋碳汇交易产品,助力福建海洋经济发展。

扩大海洋“蓝色朋友圈”

海洋是连接内外的“大通道”,推动福建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的步伐。

近年来,福建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为抓手,港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载体平台持续打造。2020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2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20万标箱,“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到72条,港口具备停靠世界集装箱船、邮轮和散货船最大主流船型条件。

“近几年福建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增长,港口码头和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有待提升,但航运企业资金较为紧张,支持航运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待完善。”省工商联副主席、秘书长陈飚代表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发言时建议,要发挥福建省区位优势和港口自然条件优势,提升港口港区设施,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福州国际深水大港,打造国际海运枢纽。此外,提升航运综合配套保障能力,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国的港航合作,进一步提升港口功能、扩大港口贸易。

如何以海为媒,扩大“朋友圈”?立足陆上福建、海上福建、海外福建的优势,与会人员从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经贸往来和地方性战略对接、深化闽台海洋经济和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给出实施建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东南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在港口发展方面具有优势,福建港口应发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作用的优势,加大与东盟各大港口合作力度。”省政协常委、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吴崇伯建议,利用罗源湾、湄洲湾两个大宗散货集散基地和湄洲湾、古雷港区两个石化基地,扩大天然气、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进口,打造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能源矿产进口重要口岸,构建东盟在福建省的矿产能源进口中转及加工基地。

有委员提出,要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贸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海洋文旅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吴国梁建议,福建省加快拓展开放的海洋跨区域合作空间,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线上线下互动,持续深化对外海洋文旅领域的深度合作。

省文化和旅游厅回应,将加大海丝文化资源价值挖掘力度,扶持以海丝文化为题材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快建设“海丝数字文化长廊”,全面凸显海丝核心区的地位和作用。( 郑雨萱 林蔚)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