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集美中学南薰楼和延平楼之间,伫立着一尊跃马持枪的女战士铜像——她就是李林,全国知名的华侨抗日女英雄。为了纪念李林,集美中学在1990年建立李林园。浸润着百年书香的集美中学是李林的初中母校。日前,来到这里,探寻这位福建籍华侨女英雄的革命事迹。
铜像记录李林生命中的最后时刻 刘学佳 摄
在集美中学师生的引导下,走进延平楼内的李林馆,馆内一帧帧的老照片,完整记录了李林短暂又英勇的一生。李林,原名李秀若,1915年出生于漳州,幼年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小学毕业的李林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切憧憬,随养母回到故乡,进入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34年春,李林北上就读杭州女中。次年,李林转学到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1936年,李林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来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李林投笔从戎,先后任牺盟会总会干事、大同中心区宣传委员,晋绥边区宣传委员兼第八游击支队队长,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晋西北行署(中共领导)委员兼第11专署秘书主任等职。
1936年底,李林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11连党支部书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前方杀敌,经组织批准,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后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参与创建雁北抗日根据地。日寇侵犯大同市前夕,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李林拿起武器,参加抗日游击战争,担任了120师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队长兼政治部主任。
1938年,贺龙、关向应等领导考虑将她调到地方工作。但李林一再表示,要留在部队直接和侵略者作战。她的执著请求感动了大家,被任命为120师雁北独立第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期间,李林率队进行了20余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她策划并参与指挥“奇袭岱岳”之战,威名远播,贺龙称赞她:“了不起,我们的女英雄!”
1939年3月,李林参加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阎锡山亲自派人向她施以威逼和利诱,李林不为所动,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引起舆论强力关注,粉碎了国民党的反共阴谋。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4月26日,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
“园中的铜像记录的正是李林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在疾驰的马背上,李林扭转身体,回头射杀日寇,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她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最终,李林被日伪军包围,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殉国,年仅25岁。“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这是李林在学生时代写下的报国之志,在抗日战场上,她用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在李林牺牲后,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称她是“归国华侨的楷模,青年知识分子的典范,中国妇女的旗帜”。1973年,周恩来对来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说:“你们法兰西有个女英雄贞德,我们也有个女英雄李林。”2009年,李林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目前,集美中学李林园(馆)已是福建省德育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厦门首批37家研学教育基地。
“李林园(馆)开放三十年来,一批又一批外地学生慕名来到这里参观瞻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活动。”集美中学团委书记周呈韬说,“学校每年会在李林园举行清明祭扫、新团员入团宣誓、李林故事演讲等教育活动,节假日期间还组织学生开展义务导游活动,李林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90年前,一位女孩背着行囊踏上集美这块土地,她为求学而来,最终追寻红色报国之路北上。90年后,集美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交出了一份不负时代使命的答卷:最美海景地铁跨海而来、262米的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嘉庚风格的集美新城气势恢宏、"海西硅谷 "的软件园三期产业兴旺。2020年,集美地区生产总值822亿元、财政总收入138亿元、规上工业年度总产值突破千亿、人口规模领跑厦门岛外各区、人均绿地面积居全市第一、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英雄从未远去,今天的浔江之畔,面海而立的李林铜像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着前行的方向,指引着集美儿女奋楫扬帆、破浪前行。( 刘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