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
2021-08-31   作者:吴晓菁 黄河   来源:厦门日报

到2025年,厦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到203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厦门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锚定厦门未来15年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引领。

《规划》是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全面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强省”“海上福建”和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海洋强市”工作部署的客观需要,是贯彻实施福建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的实际行动,是明确“十四五”期间厦门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支撑政策,促进“十四五”时期厦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引。

该《规划》编制起始于2019年7月,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会同市发改委开展编制,历经近两年时间,经过前期研究、实地调研、集中编制、征求意见等主要阶段,最终完成编制。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厦门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明确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的优化方向,细化新技术与海洋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为促进“十四五”时期厦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据悉,“十三五”以来,厦门市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海洋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1405.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2%。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并获批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试点城市。

明确空间布局优化方向 细化重点领域

锚定哪些目标?

2025年

全市海洋生产总值

占GDP比重达30%以上

此次规划期限从2021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海洋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辐射带动和区域协同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海洋环境和生态名片更加靓丽,全面建成现代海洋城市和海洋强市。

展望203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5%以上,建成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成为世界一流港口、国际滨海旅游名城、“一带一路”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区域性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全球海洋生态治理典范。

2035年实现

十二项标志性建设

打造成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培育一所海洋职业大学

成立一个综合性海洋创新实验室

建成国际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建设国际海洋科考保障基地

打造跨区域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建成国际性高端水产品交易中心

形成国际性海洋产业金融服务体系

建成国际化海洋绿色生态示范基地

培育一批国际海洋休闲体育品牌

打造成为国际化海洋文旅交流中心

三园、两带、两港、一区

三园:海沧涉海园区、同集涉海园区、翔安涉海园区

两带:环湾海洋经济发展带、环岛海洋经济发展带

两港:高崎渔港、欧厝渔港

一区: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

四大重点领域

《规划》共八章二十八节,主要围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跨区域海洋合作新格局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

构建现代海洋

产业体系

厦门将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做强海洋新材料、培育发展海洋信息产业与智慧海洋新经济、壮大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建设,做强总部经济。

加快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完善厦门海洋货物交通运输体系,打造西部海沧、中部东渡、东部刘五店三港协同发展局面。

做大高端滨海旅游,做强帆船游艇旅游、邮轮旅游,开发串岛游、湿地游、岸线游等,打造丰富多元的滨海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和厦门国际滨海旅游名城建设。

做强现代渔业,做精现代海洋种业,做大观赏水族产业,做强水产品深加工产业,稳妥发展远洋渔业,打造海峡西岸高端水产物流区域集散中心。推动以高崎中心渔港、欧厝综合渔港、海洋高新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两港一区”建设,发展现代渔港经济。

建设国家一流

海洋科研和创新高地

《规划》明确,厦门将深化海洋基础研究,加强海洋优势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涉海高校、科研院所、涉海园区、企业研发中心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打造国际海洋科技之城。

支持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建设,推动海洋职业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福建省创新实验室等建设。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建设一批国家、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研发能力。

推动海洋生态

文明建设

顺应海洋、保护海洋。厦门将突出海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陆海污染防治,推进美丽岸线、生态港湾、滩涂湿地修复和流域生态保护。加大海洋执法力度,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实现海洋治理现代化。厦门将探索推动在厦门率先成立福建蓝碳交易市场,加快建立蓝碳交易管理体系,推动开展海水养殖增汇、滨海湿地和红树林增汇、海洋微生物增汇等试点工程,提高海洋固碳增汇能力。

构建跨区域

海洋合作新格局

厦门将加快实施海洋开放互联战略,推动区域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闽西南协同发展和厦漳泉金海洋合作,建设海洋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深化对台海洋合作,率先探索形成两岸海洋融合发展新路;持续深耕蓝色合作,进一步打造“厦门国际海洋周”“金砖+”平台,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拓展蓝色经济圈,加速走国际化海洋强市之路。

大力建设国际特色

海洋中心城市

这次《规划》的特色在于,突出了“大海洋”的概念。《规划》对标新加坡等国际先进海洋城市,坚持立足本市和区域、国际视野相统筹,充分利用国内、国际海洋资源,实施以厦门为核心的现代化湾区战略、闽西南区域发展战略,深化对台合作、海丝沿线国家及地区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形成跨区域海洋合作新格局。

《规划》中处处体现高素质高颜值的理念。“高素质”就是对标深圳、青岛等沿海城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所海洋职业大学,成立海洋创新实验室,建设国际海洋科考保障基地,建设一批企业新型高效创新载体和海洋科普基地,形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之城。“高颜值”就是推动海洋绿色生态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际海洋体育赛事中心,创建海洋文化交流品牌,推进厦门海洋治理现代化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高颜值的国际海洋生态之城。

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更是贯穿《规划》全文,明确构建“双循环”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海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高质量发展品质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形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迈向全国、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此外,厦门将构建激励有效、覆盖广泛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优化顶层设计。具体包括,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与监督考核机制,创新财政支持与涉海金融支撑机制,完善海洋政策与法律保障体系,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与公益服务体系,加强海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形成汇集助推海洋经济发展的合力,确保规划任务目标顺利实现。( 吴晓菁 黄河)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