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三农”工作方法,也是农村工作机制的一项重大创新。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在认真贯彻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县域发展实际,探索建立起乡土科技特派员制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组建起一支技术过关、百姓喜欢的“土专家”“田教授”队伍,是一条乡村振兴好路子。
突出产业重点,多行业选聘
将乐县因“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得名,金溪穿县而过,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所产大米、芙蓉李、红糖等特色农产品小有名气。但是,将乐县又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人均耕地少,小农户生产一直存在,传统特色农业始终难以发展成为优势特色产业。
如何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从分散生产转向有组织有规模生产,真正让特色农业变成优势产业,成为将乐县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
图:2021年,将乐县召开第三批乡土科技特派员聘任大会
2019年,将乐县开始探索乡土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实施乡土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全县产业规模经营主体、种养殖大户等从业人员中选聘实用技术示范推广人才作为乡土科技特派员,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将乐县在聘乡土科技特派员46人,涉及种植、养殖、农机服务、林业生产经营、工农业加工、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生物研发和民宿设计等重点行业,并涌现出一批带领农民致富增收的“领路人”。
加强服务管理,确保服务成效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乡土科技特派员们却不这样想。
图:谢君指导蜂农养殖中蜂(土蜂)
“养蜂技术性强,不能单打独斗,要抱团解决技术和销售难题。”谢君是将乐县远近闻名的中蜂(土蜂)养殖大户,也是该县乡土科技特派员。他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希望用自己的养蜂经验帮助村民致富。
2016年,谢君与其他养蜂人共同创建了将乐县宝台山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合作社建立后,不仅为当地蜂农引进了养蜂采蜜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还为蜂农提供收购、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等服务,解决了蜂农养蜂难和售蜜难的困境。同时,以寄养方式带动周围农户养蜂致富。2020年合作社产土蜂蜜3万2千斤,产值达320万元。
图:将乐县2020年乡土科技特派员座谈会
同时,为引导激励乡土科技特派员担当奉献,施展才干,将乐县出台了完善的考核、奖励、退出机制。将乐县要求,乡土科技特派员每月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不少于2次,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年度考核,评定等次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的在项目申报、资金补助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不合格”或在聘任期内违法违纪、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工作难以胜任、工作成效不明显以及群众满意度低的,一经认定予以解聘。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将乐全县乡土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专业培训、现场观摩、上门技术指导等活动820场次,现场接受咨询3610余人次。
图:中蜂养殖基地
当然,乡土科技特派员也享有经济保障制度。将乐县将乡土科技特派员工资待遇列入县财政预算,由基础工资、绩效奖励工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服务费构成。同时,将乐县还推出“乡土科技特派员产业扶持贷款”,解决其“融资难”问题;联合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保险产品,由县财政给予保费补贴,扶持乡土科技特派员扩大生产;对带动贫困户发展及农业产业项目等给予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在规范的制度体系下,将乐县乡土科技特派员们“八仙过海,各显才能”,在工作推进中逐步总结出了五种发展模式。如以将乐菌草灵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典型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就业,户均增收1.2万元;以将乐果富硒生态农业为代表的“企业+基地+村镇+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生产,每年村财可增收4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以福建绿景农米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户均增收达1.65万元;以将乐县中蜂养殖合作社等为典型的“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种养殖,户均增收1万元;以将乐县林生平食用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科技特派员+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种养殖等,户均增收2万元。
如今,第三批乡土科技特派员也已经活跃于将乐县的田间地头,他们紧密联系企业、服务群众,将为将乐县乡村振兴工作带来更多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