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任务
2016-09-01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要求更加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更加突出,要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展望

  ■ 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 农业结构性失衡局面有所改观

  ■ 农业绿色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显著提升

  ■ 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十二五”以来,国家不断深化农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在各级政府和亿万农民共同努力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持续加大,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条件更加牢固,农业有望在惠农政策推力、技术进步动力、农村改革活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将逐步提高。但同时,农业资源要素的弦将越绷越紧,农产品产量在高基数上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土地休耕、土壤修复等导致部分生产能力退出,农产品种植面积将有所调减,产量增速也会出现下降。在推动农产品生产能力提升的因素中,技术和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劳动的替代现象将越来越显著,物联网、分子育种、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将逐步提高。同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土地托管等将成为重要趋势,农业组织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第二,农业结构性失衡局面有所改观。“十三五”期间,农业结构失衡局面短期难以根本扭转,但随着“大食物安全观”的逐步确立以及农产品比价关系回归合理化,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将有所加快;随着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的积极推进,以及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粮经饲统筹发展水平将不断提高,农林牧渔结合程度将不断加强,种养加一体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品种结构失衡问题将会有所改善。同时,随着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粮食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的加快,部分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侵占农业生产空间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和减少,农业生产区域结构也将有所改善。

  第三,农业绿色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和要求不断提高,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多,市场需求变化将倒逼农业生产调整,推动农业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逐步完善,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等不断推广应用,大水大肥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将得到转变,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将得到提高。同时,随着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的不断健全,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将更加强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

  第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随着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城乡统一市场体系不断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逐步破除,以技术、资本为代表的现代生产要素、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将全方位、大规模向农村渗透,势必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城市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在产业融合支持政策和示范性平台的带动下,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带动的供给结构变化和消费升级带动的需求变化,将共同促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真正进入大发展时期。

  第五,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期间,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发展,农业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提高。更高层次的“引进来”,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更好地利用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机械装备及高端人才等现代要素,缓解国内紧缺农产品供求紧张关系,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更大规模的“走出去”,有利于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我国在全球农业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增强我国利用国际资源调控国内农产品价格的能力。但同时,国内外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的趋势短期不会改变,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也会加深,农产品出口贸易摩擦增多,农业对外投资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 稳定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

  ■ 提升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 ■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 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 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为完成“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稳定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三五”时期随着人口趋势性增长、城镇化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产需缺口依然较大。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加强粮食主产区和后备产区生产能力建设。

  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农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依靠价格杠杆引导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调整。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优势产业带建设,巩固棉花、油料、糖料等工业原料作物生产,增强蔬菜稳定供给能力,推动畜产品、园艺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及县域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

  三是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集成应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高标准农田、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和标准化池塘建设。加快农机化建设,扶持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智能生产示范基地和园区,大力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四是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村产业融合多模式并存发展,推进种养结合型、链条延伸型、农业功能拓展型、技术渗透型和复合型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等集群化发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高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能力,引导不同类型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积极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探索搭建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休闲农业,提升设施农业发展层次,鼓励社区支持农业、农业众筹等新业态发展。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及农村产业融合的风险防范机制。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发挥示范区辐射引领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破农村交通设施瓶颈,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基础,配套建设农村二三产业基础设施。

  五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积极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服务公司、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及各类工商资本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建立统一的种养、流通信息链。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是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完善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集约节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按照生产能力不降低原则,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深入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重点推进重金属污染地区土壤修复与治理,继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基本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力推动节水、节地、节药、节肥、节能、节种等节约型农业。按照作物生产可持续要求改进农业机械设计,开发对土壤和景观影响小的智能、简单、精准、高效、实用的农业机械。推动低碳农业技术研发及应用,强化农业生物资源养护,加强退牧还草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城乡绿地空间格局,完善农业生态功能。

  七是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农产品投入品使用监管制度,加快农业标准化和清洁化生产,实行分区域分阶段休养生息,根据耕地和水资源污染严重程度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开展集中修复行动。强化例行监测和质量普查,扩大农兽药残留、水产品药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范围,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构建覆盖全国的检测技术研发和推广网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建设,动态掌握风险隐患。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八是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制定农业走出去战略规划,明确重点区域,力争局部率先突破。鼓励采用资源开发、市场开拓、对外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重点进入仓储物流、营销网络、粮食生产基地等关键领域,提高农业走出去成效。完善境外农业投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造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农业走出去,鼓励和平等支持国有和民营企业更多更快地走出去,培育世界级粮商和农业公司。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