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福安:山海融合 多彩渔乡
2021-09-06   作者:张文奎 郑金发   来源:闽东日报

夏去秋来,福安溪尾湾的海水,在“秋高气爽”的加持下显得更加湛蓝。溪邳村渔家妇女正哼着曲调,倚着竹椅,双手飞快地忙碌着编织渔网。

36860419921147233.jpg

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后换上了新型浮球(来源:溪尾镇人民政府)

随着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加快推进,将进一步融入三都澳湾区经济发展,沿海、向海、靠海、跨海优势愈发明显。近年来,福安溪尾镇全力念好“山海经”,通过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发展海上养殖业,将休闲渔旅与传统养殖业相结合,“山海融合,多彩渔乡”的闽东滨海产业发展新空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念好山海经,党建是引领。“我们坚持把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作为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的有效抓手,努力打造一支‘一懂两爱’的农村工作队伍。”溪尾镇党委书记兰住华说。

为确保专职村干留得住、干得好,该镇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从专职村干、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人员中吸纳发展党员和村两委干部,专题研究专职村干薪酬待遇,并以专职村干试点为主要题材拍摄了《我们不“走读”》纪录片,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党员电教片二等奖。

组织振兴有力,产业振兴有劲。走进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点溪邳村,一副对联“忆昔日居住连家船满江漂泊,想今朝上岸住新房倍感党恩”是渔民在党委、政府带领下,过上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在党的政策帮扶下,渔民上岸定居,实现了“搬上岸、住下来、富起来”的历史转变。

目前,溪邳村共有网箱养鱼3890口,挂养生蚝2250箱,吊养牡蛎1550亩,滩涂养殖600亩,海带养殖186亩,龙须菜养殖1500亩,池塘养殖400亩,蛏、蛤蜊、蚶、紫菜、海带、大黄鱼、瓶养章鱼等水产品,溪尾海蛎等小海鲜更是闻名遐迩。溪邳村还突出滨海渔乡小镇特色,改造提升溪邳“上岸”村史展示馆,建设疍民文化古街、海上渔家体验式木屋,重现连家船民生活场景,渔旅融合新业态成效初显。

以溪邳村为代表,溪尾镇立足海洋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福安水产养殖的“金三角”。如今,溪邳村村财已突破152万元,成为首批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列入中国国际扶贫交流调研考察基地。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依山伴海的溪尾镇立足山海资源,做足“山海经”这篇文章。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坎下村,一串串葡萄爬满了藤架,如珠似玉、挂满枝头,以“阳光玫瑰”品种为主的中晚熟葡萄进入采摘期,预计今年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左右。

“坎下”顾名思义为“山坎之下”,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区村,对此,溪尾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资源,大力发展壮大百香果、蓝莓、桑葚、砂糖橘、“阳光玫瑰”葡萄等高优水果产业,重点培育“畲家乐”“畲之厝”“畲寨游”等第三产业,推动形成乡村游、体验游、生态游等综合联动效应,逐步实现让乡村产业兴起来、人气旺起来、村民富起来。

“自从种了砂糖橘,家里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了。我们家现在种植了9亩砂糖橘,每年可增收8万元,生活是越过越好。”正穿梭于果林间忙着除草的钟奶雄说道。

不仅是坎下,溪边、仙洋、林洋3个产业薄弱村高优水果种植、林下养殖、生态养猪、茶园改造、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等15个生产性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实现提质增速。溪边生态标准化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建成投产,促进村财和群众收入实现“双增收”。

在产业多元发展的带动下,溪尾镇73户28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坎下、仙洋、湖岭、石合等4个贫困村实现全部脱帽,实现了“连家船民上岸、畲族村民下山”梦想,同时,乡村振兴事业向纵深推进。

“我们通过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等系列举措,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溪尾镇镇长郑长春介绍,近年来,该镇深入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全面实现改厕全覆盖和旱厕“清零”。15个村居陈年垃圾、生活垃圾清理,做到定点收集、日产日清、清运全覆盖。溪邳、下邳、临江、坂中等村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亮点。通过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并率先打赢“清海”收官战,率先实现五个100%。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