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生态优先,打造海上“绿水青山”
2021-09-25   来源:福建日报

中秋过后的福鼎前岐双屿海域极具光影美感,远远望去,碧波荡漾,水鸟翱翔,金黄的新型塑胶渔排连成片,垂钓爱好者散落其间,好似一幅优美的“海上田园”画卷。

“渔排改造后统一布局,流水好、污染少,深水网箱规格大了,鱼的生活空间也大了,养出的鱼品质、产量比传统的网箱好很多。”养殖户蔡子上说。

水净鱼肥人欢笑,得益于宁德市2018年起实施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

宁德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46公里,坐拥三都澳、沙埕港等优良港湾。海,是宁德最大的优势所在,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

近年来,宁德大力探索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清退和升级改造渔排142.7万口、贝藻类55万亩,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新路子,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被列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和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绿色典型案例,谱写了一曲耕耘蔚蓝的海上牧歌。

转型:生态养殖,改变“吃海”方式

生态修复做“加法”,传统养殖做“减法”。

沐着晨光,蔡子上一边投喂,一边高兴地说:“在这片海域,我一共建了30口大网箱,都是养大黄鱼,今年每斤的价格超过20元。”

蔡子上是前岐镇人,从事海上养殖20多年,晒得黝黑,当地渔民习惯称呼他“老蔡”。去年,他还创办了景源水产有限公司,自己加工大黄鱼、带鱼段、虾等水产品,一天精深加工20多吨、粗加工量60吨左右,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直销全国各地高端市场,经营得有声有色。

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后,沙埕镇中心渔港渔民郑顺利也将1.5万多平方米的传统“木质+泡沫”渔排,升级改造为同等养殖面积的22口深水大网箱,“每年11月育苗池育大黄鱼苗,第二年3月出苗上市,腾空后养南美白对虾,年均增收40多万元”。

沙埕港周边渔民有着20多年的大黄鱼育苗经验。为了满足当地鱼苗需求,渔民自发设立育苗室从事大黄鱼育苗。随着规模不断扩大,鱼苗还销往霞浦、罗源、蕉城等周边的大黄鱼养殖区,在沙埕港海上逐步形成闽东地区最大的大黄鱼鱼苗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1.5亿元。

向海而兴,耕耘蔚蓝。“从原始捕捞到科技养殖,从被动粗放到精致发展,海洋牧场让蔚蓝海洋正变成‘海上粮仓’。”福鼎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朱如培说,渔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基础产业,推动渔业产业链拓展提升,对促进就业和加快农渔业二、三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升级:渔旅融合,兴了村富了民

从“卖产品”到“卖海景”,宁德制定出台三都澳海上渔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利用提升改造后的养殖设施,建设生态休闲渔业示范区、“休闲渔业+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富民实践区,种好“山海田”,画好“山水画”。

水上自行车、海上冲浪……中秋佳节,位于福鼎太姥山镇的牛郎岗海滨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来此感受“耕海牧渔”别样风情的游客络绎不绝。

牛郎岗海滨景区主打七夕文化传承地,累计投入8000万元拓展提升40个子项目,建设有临海栈道、生态停车场、林间相思步道等,年均人流量近30万人次,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福建省“水乡渔村”。

这个曾经以捕捞、养殖为支柱的小渔村,渐渐走上渔旅融合之路,乡村民宿发展迅猛,曾经离岛的渔民、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办起了渔家乐和特色民宿。

牛郎岗海滨景区负责人洪杰说:“目前景区与大荒集团合作建设海景民宿度假村,项目规划一期投资3000万元,建设60栋海景民宿,改造18栋民房。二期投资7000万元建设茶山行馆、度假酒店、亲子度假基地及其他娱乐配套设施,不断推动村企共建,既能兴村,又能富民。”

位于佳阳畲族乡安仁村的“海之梦”海上田园综合体,是蔡子上“养殖+加工+渔旅”三产融合的杰作。综合体有40个大网箱,除了大黄鱼,今年还养了8亩生蚝供游客烧烤。快艇观光、体验垂钓、餐饮住宿,营业以来,游客纷至沓来,每年为全乡12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带动100名群众就业增收。

建设美丽海湾,共护海上家园。宁德坚持典型示范带动,重点建设福安市宁海村、北斗都村“海上田园,多彩渔村”,福鼎市小白鹭海滨度假村和霞浦溪南七星海域新型“海上牧场”,努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洋范本”。 ( 单志强 蔡雪玲)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