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目前我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杉木大径材林!”昨日,福建农林大学校长、林业专家兰思仁在电话中告诉。他说的这片杉木林,正是坐落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内的2458亩人工杉木林。
45年前的上杭白砂、蛟洋等地荒山连片,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盼望着有一片森林能够“兜住”雨水,灌溉农田,方便生活。顺应群众期盼,1976年10月,上杭开始建设白砂林场。自此,“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的传奇在这里书写。
“全场职工加上下乡青年、下放干部,以及自愿上山帮忙的群众,一共200多人,肩挑手推,开荒、修路、种树……虽然白天吃不饱,晚上睡茅草屋,但育出一片森林的强烈愿望驱动着我们不知疲倦地干。”时任林场技术员、83岁的林富昌回忆说。
据介绍,这片杉木林的种植开启了闽西地区科技造林的序幕。所有的杉木种子都从当时全国最好的杉木种源地三明沙县和南平顺昌引进;植树的间距等都按照现代林业科学进行安排。
一干就是10年,直到1986年,这片杉木林才最终种植完。此后,林场职工35年如一日,抚育这片被寄予厚望的杉木林。
1996年到2003年,林场进入艰难的改革转型时期。那时候,职工工资福利没有保障,刚刚成材的杉木林被一些职工“盯上”。时任林场领导和大多数职工心里清楚,砍树卖钱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长痛”必将随之而来。于是,林场领导“刀刃向内”,即使让自己的爱人下岗,也不砍这片杉木林,而是按照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理念,科学抚育。
林场还与周边村庄共建,让群众参与保护;实行利益共享,间伐杉木的收入与村里分成,至今已累计分成近300万元;聘请当地村民担任护林员;联合公安打击盗伐行为……一系列措施让这片林子慢慢变成“大森林”。
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武平林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生态文明理念在闽西落地生根,“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白砂林场人对这片林子更加百般呵护、精心打理。
如今,这片林已有大径材级杉木20多万株,杉木胸径最大达65厘米。这里成为附近四个村上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涵养地。当地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仅鸟类就从当初的几种增长到现在的193种。茂密的森林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呼吸负氧离子,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昨日,省林业局传来喜讯:白砂林场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福建首个“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林场和这片林子被赋予了新使命,转向以发展科研、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为主的特色发展道路。”场长邹秉章介绍说。
短评:赓续始终 久久为功
不久前,龙岩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闽西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亲手抓起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成的“长汀经验”“武平经验”,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滴水穿石、人一我十,久久为功、接续奋斗。
四十五载如一日,上杭白砂林场人,披荆斩棘,让荒山变绿野,绿野变金山,营造出全国最大集中连片人工杉木大径材林,不仅解决了涵养水源问题,更成为美丽的风景,给林场和当地群众带去绿色财富,真正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茬又一茬白砂林场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一任接着一任干,干出一个全国之最。这是“全国十佳林场”上杭白砂国有林场的骄傲与荣光,更是传承与弘扬闽西老区光荣传统的真切体现。
生态是龙岩最大的发展优势和品牌。白砂林场及这片全国最大集中连片人工杉木大径材林是龙岩生态名片上一颗明珠。“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成为福建的骄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这样要求我们。闽西这位“生态优等生”更应深刻理解认真落实,让“长汀经验”“武平经验”结出更多硕果。